★旅遊地點:宜興龍背山風景區
從文藝名人館往西,是景區的三號門荊溪門。返回往右拐,是文峰路,從這條道路可以通往文峰塔。這一路上楓葉已經紅透,雖然這裡的紅楓並不成片成片的,頂多也就兩三株楓樹夾雜在綠樹林叢中。再加上有些樹的葉子已經泛黃,從顏色層次上就更豐富了。隨便取個景,就是一幅天然的油畫,都不用另外上色。
再往前走,就是龍背山的製高點文峰塔了。這座塔高九層,可以登塔,另行購十元門票就可以了,居然還有電梯。其實這座塔是新建的,原來的塔已經被毀得只剩下幾塊石頭而已。
登得塔頂,雖然站得高看得遠了,但心裡卻沒有那種暢快的感覺。據說無錫市委副書記蔣洪亮就選擇在這座塔上跳下去的,經搶救無效死亡。這位無錫市委副書記曾任宜興市委書記、江陰市委書記,官方的通報是其患有憂鬱症。想當初,香港巨星張國榮也是在文華酒店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不管是什麼原因,但是想到有人從這裡縱身躍下,心裡總是有點那麼些的不是滋味,因此也不像登臨其他制高點的時候,能夠體會“一覽眾山小”的豪情。
文峰塔旁是歷史名人館,上次已經挨個兒遊覽過了,不過館內的秋景還不錯,樹葉已經泛了黃,在陽光下顏色也挺漂亮的。它們在屋簷探出一角,再配上更矮些的紅楓,這一帶的秋色果然是很濃艷啊,不愧是網友推薦的賞秋景之地。
出館沿路前行,這裡的秋景也很漂亮,這些紅楓樹經了霜,那顏色艷麗得勝過春花。況且,紅楓枝葉開展,這朵“花”那可是開得大了。
一路上有些名人雕塑,古代、現代的人物都有,有的就在紅楓樹下,又是一道靚麗的風景,人文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科教名人館的風格還頗有些現代主義,看著就有些科技含量。館旁有一幅浮雕,看內容應該是古代宜興人民的奮鬥史。館前則是周培源先生的石像,面容微微含笑,整體上很有儒雅。
進門是著名心理學家潘菽的半身像,他是中國現代心理學奠基人之一,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宜興人才輩出,有“院士之鄉”“教授之鄉”“校長搖籃”的美譽。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中,有三十位出自宜興,在各學科、各領域的傑出學者有上百位,擔任過高校黨委書記、校長、副校長的有一百二十七位,教授、研究員、高級工程師都就更不勝枚舉了。聽聽這些數字,就知道宜興這座無錫下轄的縣級市有多牛了。
“一門七博士”說的是宜興邵氏,這個家族在古代就有傳臚1人、會元1人、解元2人、進士12人、舉人9人,曾有父子同進士。不過到了現代,邵氏就更厲害了,父子再加侄子,竟然出了七個博士。
邵品剡1956年獲德克隆斯州大學工商管理學博士學位,他的兒子邵立峰、邵立岱、邵立崗、邵立嶺和長女邵立蘇也都獲得博士學位,還有一位邵姓博士是侄子。
此外,還有“父子雙院士”“父子皆校長”“兄弟皆教授”,都成為美談。看著牆上密密麻麻的人像和文字介紹,讓人忍不住感慨,宜興人都會讀書,會教育啊。
走出科教名人館,就是一片大草坪,這片草坪的面積真夠大的,草坪邊栽種著樹木,如同守衛的士兵。杉樹站得筆直,葉子已經泛出了褐紅色,雖然不如紅楓那樣鮮豔,但也是秋天比較漂亮的顏色。
很多景區都有大草坪的景點,但其實都沒有那麼大,真要說起來,還是宜興龍背山的大草坪名至實歸。這草坪真的太大了,站在草坪的邊緣,一眼都看不到頭啊。天上白雲朵朵,地上綠意盎然,兩旁杉紅松綠。
荷蘭風景區雖然不知道這些房子的作用,但從外觀看,就像是童話世界裡的。不管房子還是風車,都漆成了海藍色。屋頂是紅色的,風車的頂是銀灰色的,再加上四周的一串紅、萬壽菊、雞冠花,整一個就是童話世界啊!連今天的天氣,都彷彿是適合童話世界的晴天麗日。
沿著草坪走到頭,是垂釣中心,這片湖泊顯得很安靜,也沒有遊船等遊樂設施。據說這裡有座鱷魚池,但是我還真沒找到。
草坪里還有一個荷花池,不過現在只剩下滿池的枯枝敗葉。但是看這些枝葉的長勢來看,夏天的時候想必是花滿荷池的。而且這池塘離岸邊非常近,對於賞荷者來說能夠非常親密地接觸到荷葉荷花和蓮蓬的。
還有一處睡蓮池,池塘的面積比荷花池要略小一些,這會兒也只剩下一些殘葉。旁邊有亭子,不過沒有人在裡面休息,大家還是比較喜歡坐在草地上。
草坪上有紮著帳篷放著風箏的市民,還有歡快地追逐嬉戲的孩子們,整個兒一片歡樂的景象,真是個接地氣的公園。
草坪旁邊還有桂花園,看著範圍也挺大,不過現在桂花似乎也已經落了幕,走進園內桂花的香氣很淡。
從這裡依然可以看到文峰塔,因為有草坪有樹林有建築,文峰塔看起來顯得更加秀麗出眾。當然,硯池湖畔的文峰塔,因為有了水的浸潤,更可入畫。可惜的是我們還是等不到文峰夕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