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無錫的錫惠公園是一個下雨的午後。
按導航指引,孩子爸爸找到景區停車場。停車後沒走多遠,我們就進了公園。是公園的哪個門,我不知道。
在陌生的城市裡兜兜轉轉,完全沒有方向感,分不清東西南北。
山光·映山湖
不是正門,又因為雨天,公園內游人寥寥,有的,是滿眼的蔥蔥綠意。
清明時節,樹木已長出新的枝葉,在春雨的浸潤下,愈發青翠。行道樹的枝丫上,掛著長長的紅燈籠,五個一串,每棵樹上都有好幾串,在斜風細雨中搖擺,像才出鍋的冰糖葫蘆,顏色鮮亮。路邊有人工搭建的景觀,小木屋、籬笆牆和白色石子的小徑,雖然刻意但還是很美。
一家人各自撐著傘,沿著柏油路徐徐而行,一大片湖泊出現在路的左邊。這便是映山湖,將錫山、惠山連在了一起。湖上有遊船,因為下雨沒有開放,只剩靜靜的湖水倒映著青山,與湖的名字完全契合。
走進寄暢園的時候,雨更大了。園里古樹參天,一邊山坡一邊長廊串起亭台樓閣,中間圍著一汪碧水。寄暢園佔地只有足球場大,也沒有大多數江南園林的層層疊疊、曲徑通幽,卻與蘇州拙政園齊名,吸引清朝康熙、乾隆兩位皇帝先後十八次到訪。
在寄暢園,我再次看到了瓊花——隋煬帝下揚州專程去看的瓊花。盛開的瓊花由無數的花瓣簇擁而成,碩大的花朵像個碧綠的繡球,吸飽了水汽更顯豐盈,很有隋唐的風韻。
在這裡游人多了起來,但雨聲屏蔽了嘈雜。耳畔,是細雨滴落樹叢的噗噗聲和敲打屋簷的啪嗒聲,眼中,是山腳水邊的一朵朵繖花和雨水飄灑湖面的一層層漣漪。世界似乎更安靜了。長廊裡憑欄西靠,古人吟詩作畫、茗香品茶的風雅似乎就在眼前。
琴聲·天下第二泉
因雨的緣故,下午四點鐘已是暮色初顯。前往“天下第二泉”惠山泉的路上,青磚鋪地,空曠廓落,路邊古樹高聳,竹影婆娑,更覺幽暗。泉池之中,石螭吐水、泉水清冽,池壁上青苔厚重,樹影斑駁。
這時,有《二泉映月》的二胡聲傳來,斷斷續續,很是應景。循聲望去,一對夫婦在給一個十多歲的女孩拍小視頻。現在的孩子真是不簡單!在天下第二泉演奏《二泉映月》,不啻於朝聖者來到了聖城,長大了也是一段難忘的回憶。
天下第二泉西邊是惠山寺,因天色已晚我們沒有進去。寺廟前的廣場正在進行杜鵑花展。杜鵑是無錫的市花,粉白、朱紅、橙黃、玫紫、鴉青,薄如羽翼的花瓣,讓“繁花似錦”一詞有了具像。
煙火·惠山古鎮
出了廣場,轉過街角,一大片燈光猝不及防迎面撲來。惠山古鎮惠山古街,就這樣突然出現在面前,彷彿時光倒流千年,把我們拉進《清明上河圖》的古畫裡,拉進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中。
運河古航道的兩岸,銀杏、玉蘭、香樟根深葉茂,白牆黑瓦的建築已佇立數百年。老舊的古街上,茶樓、麵館、奶茶店、咖啡館星羅棋布,還有賣絲綢、紙傘、紫砂壺、大阿福的各式小店。光滑的石板路被水色燈光覆蓋,相映成趣。人頭攢動的店舖裡,蒸米粉、炸年糕、烤麵筋,各種吃食琳瑯滿目。騰騰熱氣縈繞在頭頂,也將食物的美味送入鼻尖。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坐在臨街的店鋪,我們點了無錫小籠包、惠山豆腐花、酒釀元宵、鮮肉餛飩、油酥餅、梅花糕,一邊吃吃喝喝一邊看街景,讓美味唇齒留香,更讓美景印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