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美景迎客天下。

访客 4.2K 0
天數:2 天 人均:500 元 和誰:夫妻

從廬山下來,意猶未盡,難得的暑假啊。

看看周邊的好玩的地方,婺源、景德鎮、三清山、龍虎山、武功山,聽上去都不錯,關鍵是,離九江都不遠。婺源最美的是春天的油菜花,其次是其統一風格的徽式建築,這點老婆可能不太感興趣;景德鎮除了官窯,聽一家同從​​廬山下來的景德鎮本地人講也沒什麼別的風景;三清山網上口碑相當不錯,龍虎山有點宰人,武功山更適合驢友徒步,比來比去,突然發現美麗的黃山也近在咫尺,從九江過去坐高鐵也就兩個多小時。這一念頭一旦從腦海裡蹦出,便再也無法自控。

黃山,天下聞名舉世無雙的黃山啊,我就要來了,徹頭徹尾興奮之情早溢諸腦海。為了保持強勁的體力,特地在九江休整了兩晚, 然後坐高鐵直奔夢寐以久的黃山!

來不及做什麼功略了,黃山的迎客松早在小學時的教材裡;九寨旅遊的時候導遊就順帶強力推薦了黃山——九寨歸來不看水,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山到底神奇在哪裡,答案即將揭曉!

黃山北站應該是一個新建的高鐵站,配套嚴重不足,吃飯就只一個啃德雞,購物就只巴掌大一個小超市,物價還貴得離譜,關鍵周圍還是光凸凸一片,現代交通樞紐就是這樣,現在孤零零地座落在這裡,很快就會變成中心裡的中心,繁華中的繁華。

從黃山北到黃山腳下的湯口鎮約四十分鐘車程,票價23元,小小的湯口鎮,旅店密布,餐廳林立,商舖燈火輝煌,這裡的物價較之山上,完全是冰火兩重天,司機說是因為所有的物品都是人工擔上山,所以山上都要貴過五到十倍,沿途確是見到不少辛苦的挑夫,其中一位擔重180斤,幾乎每走不到十級台階就要歇一下,但是山頂仍有各種賓館、醫務室甚至銀行,也有幾條索道上山,為什麼一定要用人力擔上山去令人費解,難道只為高昴的價格找一種說法?

說起自由行令人輕鬆,實際上並不完全是這樣,因為適逢週末,上山要排隊,所以還是早早地約五點半就起床了,換乘點就在酒店對面,但也絲毫不敢大意,草草吃了點早餐,背上沉重的包袱(乾糧和水),多數人還是懼於山上商品的價格,所以寧願負重前行。因為時值旺季,山上的酒店賓館早已預訂一空,很多遊客都從山下自購或租帳篷上山過夜,無形中更加劇了登山的難度。

從南門換乘中心坐大巴,可分兩條線上山,一是經由慈光閣到光明頂為前山,一是經由雲谷寺到光明頂為後山,票價均為19元,進山大門票為190元,有效期三天,到得這兩個進山口,分別有玉屏索道直達玉屏站和雲谷索道直達白鵝嶺站,剩下的就只能是用雙腳丈量了。我們遵從酒店老闆的推薦,分兩天進行,第一天先從後山開始,因為前山相對陡峭,其實現在好多景點的路線設計已經是相當地人性化,或者說更適合懶人出遊,觀光車或索道直接把你從山下載到山間或山頂,走幾個成名景點,然後就可以大言不慚地說已然到此一遊。

從雲谷寺到白鵝嶺大約有五六公里,這段景觀一般,主要欣賞對面的山景,什麼仙人指路、天狗望月、雙貓捕鼠等都是形容山峰的形狀,不同的角度看過去,加上不同的想像力,真是想啥象啥。

從白鵝嶺到光明頂其實才一公里多點,看下時間尚充分,於是經由豎琴松、觀音峰,石筍峰、臥雲峰到始信峰,從這裡看出去,著名的景點有石筍矼、十八羅漢朝南海,上升峰,夢筆生花等,確實惟妙惟肖;再下來經過鄧小平當年75歲時全程徒步登頂駐足的探海松景點,然後是黑虎松、夫妻松,再往西,在曙光亭小駐午餐後去到清涼台,看石猴觀海,到獅林大酒店時遇到下雨,正好小憩片刻。

獅林大酒店是國內首家以攝影文化為主題的酒店,在酒店旁邊,懸掛了數十幅黃山精華景點的攝影作品,據稱都是在國內或國際上獲過大獎的作品,連我這個對攝影一竅不通的門外漢也久久駐足觀賞,不忍離去,世間美的事物都是相通的,非關技術和文化。最令人稱奇叫絕地是,這些作品多半出自獅林大酒店裡的普通員工,有廚師,有見習生,有服務員,還有清潔工,他們完全是利用工作閒暇時間去山上捕捉每個精彩的瞬間,有時為了一個可能轉瞬即逝的鏡頭,他們得在山上深更半夜地坐等半宿,所以成功是什麼?成功就是用心!

從獅林大酒店繼續往西,經過西海飯店,石鼓峰,再到排雲亭,這段被稱之為西海大峽谷的景區才是黃山的精華所在,也是最最震撼人心的地方,早在始信峰那邊的時候,就覺得這黃山的景觀是那麼地似曾相識!個人遊玩一直偏向原汁原味的自然地質景觀,廣東的丹霞山、湖南的張家界都曾深深震撼過俺那質樸的心靈,明知人與自然不可比,越比越渺小,但人到其中,還是會不自覺地從心底升騰起一股強烈地敬畏之心!是的,黃山的美就界於丹霞山和張家界之間,但又顯明高出二者一大截,或者毋寧說是這兩個地方的綜合和昇華!丹霞的山肥壯,張家界的山瘦削,這裡的山則既雄壯又妖嬈,既高冷又險峻,仙霧繚繞,一明一暗間,不用發揮你的想像,那些幻變的影像就已經是那麼地惟妙惟肖!

黃山的美,如果僅靠這些冷漠枯躁的石頭就肯定乏味了,所以能將這些質樸甚至愚鈍的巨石們喚醒從而變得靈性十足的,那就不得不提是黃山的鬆了。松樹,再普通不過的一種植物,全國若干省份隨處可見,我的家鄉就有許許多多。但到黃山,見慣也驚,這裡的松,樹杆樹皮與其他地方無異,長得粗壯碩大無非也是拜天所賜,但其普遍分層呈冠狀生長,在開闊地帶,一定是呈閉合狀層級伸展,如果是長在懸崖峭壁則自動折半,呈180度或鈍角延伸。一直想這些松層平鋪如此整齊,是否是因為一年有幾個月的大雪覆蓋重壓所致?然而放眼全國或全世界,但凡高山,幾乎都會為雪所困,卻奈何這裡的松可以如此奇特?可以說,黃山上的植物品類,松至少佔據80%以上,而在這之中,至少又有一半以上生長在懸崖絕壁的狹縫之中,絕非人力可為。他們可能是隨風播種,可是要靠什麼養份才能如此茁壯成長呢?看網上有不少人提出個這個疑問,不知可否有專家們早已做出過科學論斷呢?

是的,黃山的松之於黃山,就如同九寨的水之於九寨,缺了她,整座山便沒有了靈氣和活力。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不知陳毅老人家所詠的是不是就是這黃山的松?

從排雲亭一路排過去,仙人曬靴、武松打虎,仙人踩高蹺,現代版西遊記等都不算什麼,沿一線天一字下去,所經之道全是能工巧匠們硬生生從近乎垂直的絕壁之上一點一點鑿出來的棧道,不能苛求他們將欄杆再弄高些,將棧道再建寬些,外面就是萬丈懸崖,背著包或拄著拐通過,一不留神,包或拐觸碰到絕壁,一個踉蹌,就可能分分鐘與世永別。還沒去過泰山和華山,聽言一樣凶險萬分,但不知相比這裡如何?剛巧遇一同遊的路人自言自語,云其去過不少地方,包括三山五嶽,好似都不及這裡如此令人心悸腿軟,唇焦舌燥。

同是下到谷底,這裡卻極其創新地設計成了一環、二環,再一根箭頭直插谷底,串起來就像是一根穿雲箭洞穿兩顆心,構思也太巧妙了。不走回頭路,迂迴返點,走起來更順暢、更新奇,最主要減少了許多無畏地恐懼!本來谷底有通往白雲賓館的過山車,但因時間已晚,還要趕去飛來石和光明頂,所以就在一環之處就懸崖勒馬回頭是岸了。

飛來石在黃山是僅次於迎客鬆的第二大標誌性景點,平時在電視上見多,還是不如來到近前感受更真切。夕陽下,一片尖削的瘦石輕盈地飄在雲彩之上,遠遠望去,真的就如一片羽毛輕矗於此,飛來一說果然形象。想必除了仙人或上帝,世間還有何種神力可將此巨石玩弄於股掌?

在距光明頂大約幾百米的地方有一觀景台,目測是觀賞日落的最佳點,這不,跟我一樣想法的可不在少數,總共大概有十餘人,在此恭候落日餘暉,這裡視野遼闊,一望無際,霞光萬丈,金邊雲彩仿似漫至腳邊,那一刻,再美的語言也會顯得多餘且蒼白!

當時就有人笑稱,如果明早觀不了日出,此刻觀賞到美麗的日落也是一件幸事。結果不幸被這傢伙一語成讖,次日早上四點過起來,大霧瀰漫,摩肩接踵數百人,果真沒有欣賞到夢寐以求的黃山日出!

由於事前攻略不足,兼之旺季,山上訂房是沒指望了。本想在山下時自己買或租一頂帳篷上山過夜,又被告知如果在山上露營,要提前向管理處報備,言下之意,即使扛上去了,幾十塊場地費還是小事,也不一定有地方給你搭,再加上是否當天下山次日進山的行程尚未決,結果就悲催了,穿個短衣短褲,沒有任何摭蓋物,就在光明頂下的黑夜裡,倦縮了一夜!也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在炎熱的夏季卻被凍得瑟瑟發抖,這種感受,恐怕會是空前絕後!提醒後來的驢者,引以為戒,儘管帶上帳篷上山,偌大的黃山還怕沒有你的棲息之地?

我倒還沒有什麼,平時冬天也就這樣短衣短袖地過,只是苦了隨行的老婆也跟著遭此罪受,真的是罪過罪過。不能聊以自慰地是,居然還有一群同是天涯淪落之人,大概情形也跟我們差不多吧,大家在一起抱團取暖(心靈慰藉),不知經年之後,這份記憶是苦澀還是甜蜜?

 飢寒交迫了一夜,三更燈火五更雞,居然還是沒有欣賞到心儀已久的黃山日出,天公不作美,凡人無話說。收拾心情,繼續西下。

從白雲賓館到海心亭,過鰲魚洞,經由讓人生畏的百步雲梯,到達黃山最高峰蓮花峰下,海拔1864.8米,聽上去不怎麼高,真正攀起來足要人命!素有見峰必登頂的惡習,此峰也不例外,當行至高處,人跡已罕至,不由心虛,見到折返的行人,反倒鼓起勇氣,結果在俺的帶動下,至少有十幾二十人一齊登上了蓮花峰頂,並在峰頂的刻度石碑上合影留念,其中有一三口之家,登頂之後興奮異常,反反复复拍了不下二十來張照片方才離去,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一覽眾山小的胸襟和氣魄,人生之中真的難得有幾回,不珍惜不足以謝天下啊!

蓮花峰下來就是玉屏峰,這座峰最奇特,因為峰頂就是一尊巨型的臥佛,仰面朝天,似在告訴仙班,你們放心,人間有我庇護呢!峰下就是著名的黃山迎客松,似是代表臥佛伸開巨大的手掌歡迎天下來客,黃山迎客松老了,有生命的東西始終逃不過自然規律,現在幾乎每天都有專人對其進行呵護,如果有一天她真的老去,大家也都給予緬懷並予祝福吧!

連續幾天的登山徒步, 我們的腿也似這顆黃山迎客鬆的手,明顯感覺乏力,從玉屏峰到慈光閣還有6.5公里,其時已經很想坐坐纜車,老婆恐高,索性繼續徒步下山,真正的痛并快樂著,很慶幸沒有坐纜車,因為這段風光如果是在纜車上欣賞,充其量算是走馬觀花,但徒步其中就不一樣了,彷彿每一腳都踩在景上,而一旦停下來,四圍皆景,真的是人在畫中游,景在畫中走。

這次遊黃山,不知聽到多少人感慨:唉,我的手機拍照咋這麼不給力?眼見的雄偉壯麗一進鏡頭,立馬變得平庸又平淡!這當中可是包括好多打鳥神器類的手機品牌啊,都無一例外地感嘆手機拍照能力的孱弱,其實或許是我們錯怪相機了,面對如此美景,相機自已也在凝神欣賞,全然忘記了自己的記錄之責!又或者景太美,怕自己拍出來對不住這人間仙境?

這次旅遊,還破天荒地幾乎全程依賴了拐杖,應該說絕大多數人手上都有一根吧。但在我們,的確是第一次,以往總覺得這拐杖是老年人的專屬,年輕人應該不屑用這個。但是一路下來,發現這根小小地拐杖其實才是我們登山的功臣,她只會在一個微小的受力點為你些許助力,以至於你根本感覺不到她的幫助。

下山了,結束一個地方的旅遊,每次都會問自己一個同樣的問題:如果還有機會,這個地方你還會或還願意再來一次嗎?曾經否定過許多地方,但這裡,我想說,希望大家有機會、有時間、有體力、有意志、不服輸、不服老的話,請一定來黃山走走!

這次的黃山之行,還讓我徹悟一個道理:那就是,真的不要再說等我老了,等我退休了,等我有錢了,我才再去做什麼!人生最重要地活在當下,沒過好今天,一切都是浮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