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位於山東半島東南,東瀕黃海。青島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是一個海濱丘陵城市。青島市海岸分為岬灣相間的山基岩岸、山地港灣泥質粉砂岸及基岩砂礫質海岸。青島市是一座極富特色的城市,氣候、風光、殖民歷史、名人、各種品牌的工業產品等,無不讓人聯想到許多“耳熟能詳”的人和物,青島是山東省轄副省級市,這是國內不多見的不是省會的副省級城市,可見它在山東甚至國內的獨特地位。
歷史上的青島是一個小漁村,位於現在城區前海灣內的一座小島,因島上綠樹成蔭,終年鬱鬱蔥蔥而得名“青島”,明清時期,這裡是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屬山東萊州府。 1891年6月14日,清政府在膠澳設防,青島由此建置。 1897年11月14日,德國以“鉅野教案”為藉口侵占青島,青島淪為殖民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取代德國占領青島。 1922年12月10日,中國北京政府收回青島,闢為商埠。 1929年7月,國民政府設青島特別市,1930年改稱青島市。 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島。 1945年9月,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管青島,仍為特別市。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改屬山東省轄市。
我們2021年4月22日下午由日照到青島,4月23日參觀八大關景區、青島棧橋;4月24日參觀德國監獄舊址、德國總督官邸舊址、信號山和基督教堂;4月25日參觀小青島、聖彌厄爾大教堂、五四廣場;4月26日參觀嶗山;4月27日上午參觀金沙灘景區,下午經膠州灣大橋前往威海。
由於青島景點很多、內容豐富,所以將市區分上下兩部分介紹,而嶗山則另外分節介紹,特此說明。
八大關景區位於青島市匯泉東部、太平山南麓,主要是以長城八個關口命名的八條馬路(現已增為十條)附近區域,因其內集中了俄、英、法、德、麥等20多個國家建築風格的別墅,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是最能體現青島“紅瓦綠樹、碧海藍天”特點的風景區,區內建築以“花石樓”、“蝴蝶樓”和“公主樓”最為有名,是遊客必到的打卡地。
花石樓位於黃海路上,這是一座融合了西方多種建築藝術風格的歐洲古堡式建築,它建於1930年,由中國建築師劉耀辰為俄國著名報業商人淶比池設計。後來被改為接待中外貴賓的地方,據說蔣介石曾經也在這裡住過。該樓主體用花崗岩砌成,以滑石裝飾,故名“花石樓”。
公主樓坐落於居庸關路10號,由一座尖塔與不規則斜頂屋組成,像童話故事中常有的模樣,精巧可愛。它建造於20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當時是駐青島丹麥總領事為迎接丹麥公主來青島避暑而興建的,雖然丹麥公主並沒有來過,但“公主樓”的名字卻傳開了。
“蝴蝶樓”位於山海關路21號,坐南面朝大海,在松柏掩映中顯得神秘莫測。這是一座折中主義建築,它建於1934年,由中國建築師劉耀臣和俄國建築師拉夫林且夫設計。1935年,由胡蝶主演的電影《劫後桃花》在此拍攝,從此這座小樓又被為“桃花樓”。而從“桃花樓”演變為“蝴蝶樓”,就與一代影后胡蝶的悲歡離合故事有關了。
八大關除了異國情調的建築外,這里街邊路旁,到處都是鬱鬱蔥蔥的樹木、四季盛開的鮮花以及海風帶來的大海氣息。
青島棧橋全長440米,寬10米,橋兩邊有鐵鍊護欄和蓮花路燈,最南端建有半圓形三角防波堤,堤內側建有名為迴瀾閣的雙層雙簷琉璃瓦覆頂兩層八角亭。
青島棧橋始建於1891年,清政府調登州鎮總兵章高元率四營兵力移駐青島,在前海搭建長200米、寬10米的鐵木結構、木板鋪面的棧橋作為海軍碼頭。1931年青島市政當局擴修棧橋,將橋延長至440米,並橋南增建防洪堤和八角亭閣,定名迴瀾閣。現與橋北沿岸一同被開闢成為“棧橋公園”,使遊人既能從岸上欣賞海上棧橋風光,又能從棧橋(海上)欣賞兩岸美景。
青島德國監獄舊址位於青島市常州路25號,1900年由德國人修建,一開始作為德國人的監獄,後為日本守備軍囚禁場,日本投降後為青島地方法院看守所,青島解放後為青島市人民法院看守所和青島市公安局看守所,1995年遷出。
德國監獄舊址是一片國內保存最完整、建設最早的德國古堡式建築群,具有豐富的歷史人文價值,建築內有監房、伙房、浴室、馬房、水井、瞭望台、監獄工廠等。
德國總督官邸舊址位於青島市龍山路26號,坐落信號山南麓,依山面海,居高臨下,氣勢不凡。它於1905年10月建造,由德國建築師馬爾克設計,施特拉塞爾監督施工。主體為磚石鋼木結構,地下一層,地上三層。樓頂以米紅色筒瓦、藍色魚鱗瓦、綠色牛舌瓦鋪設,使大樓更加精美別緻;外牆以黃色為基調,局部以花崗岩石料裝飾,正門牆飾以淡綠色、淡灰色花崗岩石,頂部配以雕花,於粗放之中見精巧;其造型之典雅,裝飾之豪華,輪廓之優美,色彩之瑰麗,實為二十世紀初歐洲皇家風範和德國古堡式建築的代表。
德國總督官邸舊址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後被改為青島迎賓館,這裡接待過諸多名人,1999年後被闢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參觀。
信號山公園位於青島市市南區中部,海拔98米。德國侵占青島時期,為方便船隻進出膠州灣,在山頂設信號發布台,被市民稱“旗台山”,1923年更名為“信號山”。信號山上林木茂密,花草叢生,繁花綠樹中造型優美的亭、台、樓、閣點綴其間,石階小徑,曲折迴轉,婉蜒於林蔭之下,山巔之上,三座紅色的蘑菇樓,宛如3柄火炬,屹立於滿山青黛之中,十分奪目。
登上山頂的紅色圓頂蘑菇樓觀景,極目遠眺,青島匯泉灣的美景盡收眼底,遠處美麗的棧橋、小青島與碧藍的大海交相輝映,近處島城的紅瓦白牆、尖塔平頂掩映在一片青山綠樹之中。
————本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