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橋一直是文人墨客筆下的重要元素。橋,不僅承載著交通功能,更是城市景觀以及市民情感寄託。
最近走進廣州新建的海心橋一探究竟,遠遠眺望海心橋,雄偉壯觀!新建人行連通橋將南北融為一體,成為珠江兩岸經濟、商務、旅遊發展連接紐帶。
廣州連接珠江兩岸的橋樑有很多,在珠江上的大橋從東往西共七座,依次為:廣州大橋、海印大橋、江灣大橋、海珠橋、解放大橋、人民橋、海珠橋等。珠江兩岸現狀橋樑均為車行、人行兩用橋,人行道偏窄,缺乏公共空間體驗性。沒有想到這座新建的海心橋作為連接南北兩岸的重要交通流線,可滿足步行、無障礙與自行車等多種交通需求,沿步道設置連續的遮陽雨篷,可實現全天候,風雨無阻的舒適通行的景觀橋,以後廣州又多了一項打卡旅遊的好去處!
據說這座橋的造型是按照嶺南古琴造型設計的,大家評價都非常給力,廣州是嶺南文化傳承之地,這個古琴造型,符合廣州千年古都、文化名城城市形象。
近日廣州天氣炎熱,還是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去海心橋打卡拍照。
氣溫高達35度,由於陽光垂直曬在橋上,溫度應該有37、8度,還是有很多廣州市民和外來游客參觀遊覽,上橋之前需要在橋下預約,很多人有秩序依次排隊預約。
廣州建設這座人行天橋,是為廣州旅遊業加分,錦上添花,有了這座人行天橋,來廣州旅遊觀光的人會越來越多,畢竟廣州塔(小蠻腰)已非常出名,看完廣州塔,再走路過珠江對面的海心沙,花城廣場看珠江新城,真是妙不可言!
以後,你來到廣州珠江新城,想走過去珠江對面的廣州塔看小蠻腰,只需十幾分鐘。不用繞道廣州大橋,也不用坐APM地鐵,直接走過去就可以了,非常方便快捷,還可以欣賞珠江兩岸的城市美景,看著珠江里的遊輪,小蠻腰近在眼前。
通過步行橋的連接,增加步行人流,鼓勵人流駐足於珠江兩岸,帶動珠江兩岸的發展,南北融為一體,成為南北聯繫的城市紐帶。
我要為這些城市美容師們點贊,這些花工都是上了年紀的婦女,她們滾燙的橋面上搬運花盆,打理橋上的花基,但是有一些遊客在拍照的時候,認為搬運花盆拖著車的花工影響了她們的拍照,對著這些花工就大聲嚷嚷:快點走,快點走!不要擋著我們了!其實花工們在炎炎烈日的夏天作業真的挺不容易,希望大家都相互體諒一點吧。
廣州變得越來越美麗,以後廣州市民可以通過這座世界獨一無二的斜拱曲梁人行橋,從花城廣場漫步到廣州塔了,以後飲早茶走親戚可以一條龍完成了。
除了省時方便,海心橋更是實力與顏值並存,不僅是“琴鳴絹舞,嶺南花舟”的廣式設計概念,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寬度最寬的曲梁斜拱人行橋。
海心橋參照旅遊景區模式實施預約、錯峰、限時、限流、限量管控模式,每天7:00-23:00對外開放,原則上1小時為一個時段,每時段最大承載量為2500人。想參觀的市民可以通過海心橋微信公眾號提前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