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龍勝| 探秘古老神秘的千年古村落,體驗侗族新年。

访客 1.2K 0
天數:3 天 時間:12 月 人均:3000 元 和誰:和朋友
走進廣西龍勝,體驗少數民族風情民俗

一轉眼進入了12月,在元旦即將來臨之際,遠在廣西桂林龍勝各族自治縣的大山深處,正喜迎一年一度的少數民族侗族新年,從桂林機場前往龍勝,驅車行駛將近2個小時的時間,終於來到了龍脊梯田的山腳下的金竹壯寨,依著山勢建造的房屋,像山間的梯田一樣,錯落有致,因為到時候已經臨近傍晚,靜謐的村落鮮有外人打擾,我們一行人今天就這裡休整一晚,體驗下壯寨的風情。

金竹壯寨被譽為龍脊十三寨中的“第一寨”,因寨前有一片金色的竹子而得名。共有98戶人家,430多人口,是我國典型的壯族村寨,譽為“北壯第一寨”,吊腳樓建築風格獨特保持得比較完整,如今可以體驗壯族風情的民宿,房型多樣,不但有兩層的閣樓式的吊腳樓,還有特色的超大婚房可以體驗,碩大的落地窗,能讓你不出門就飽覽青山綠水。

龍勝境內自古就有打油茶吃油茶的傳統習俗,無論是哪個少數民族依舊保留著這樣的飲食習慣,在茶湯中加入苡米、紅薯、苞谷等雜糧和調味品,既能預防疾病,又能充飢解渴,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已經成為龍勝地區的非遺小吃,我也自己調製一晚熱騰騰的油茶。

高山流水之中竹林茂密,竹子的用處很多,砍竹子,把一節一節的竹子中加入泡好的米,適量的水,再加入臘肉等配料,圍坐在烤爐邊,一邊烤手一邊烤製竹筒飯,烤熟之後用刀將竹筒飯從中間劈開,熱騰騰的米飯散發著肉香,趁熱吃特別的好吃。

在龍脊還有一個神奇的村落,這裡被譽為“天下第一長發村”,瑤族的姑娘們人人都留著長長的頭髮,有的最長達到2米,曾破吉尼斯紀錄,這裡就是黃洛瑤寨。

而同在廣南村的江口侗寨,在新年這一天舉辦了侗族琵琶歌大賽,桂湘黔三省在此齊聚一堂,說是比賽,其實也是一場一年一度的聚會,大家身著本族的民族服裝,儘管天氣寒冷,但是絲毫不影響大家的熱情,一輪又一輪,《歡迎你的到江口來》、《美麗侗家村》、《琵琶情歌》,最後一首千人同唱的《琵琶聲聲》將氣氛推向了高潮。

最後一站,終於來到了心心念念的廣南村,張燈結彩,緊鑼密鼓的為新年這一天做準備,從早上到晚上,精彩的節目、非遺表演、百家宴、篝火晚會,當絢爛的煙花在鼓樓上方綻放,那一刻感覺很幸福!希望來年國泰民安,闔家歡樂!

黃洛瑤寨:天下第一長發村

早就听說過“天下第一長發村”這裡的女子以“長發”為美,位於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和平鄉的黃洛瑤寨,這裡主要居住著瑤族的分支紅衣瑤,這裡擁有60多位頭髮在1.4米以上的

紅瑤自古以來有著留長發的習慣,她們平時用經過處理的淘米水洗髮,至老頭髮都烏黑油亮。紅瑤女性有世代相傳的蓄發、梳妝髮型的習俗和護髮秘方。最好了解長發紅衣瑤的方式就是來這裡觀看一場她們民族特色的演出,身著傳統民族服飾的瑤族姑娘們,用自己獨有的長長的秀發。

紅瑤女子從十二三歲開始蓄發,長到一定長度後可以剪下長發珍藏起來,等到三十歲左右,廣西龍勝縣和平鄉黃洛瑤寨現有400多名居民,寨裡180名女性頭髮的平均長度為1.7米,最長的達到2.1米,有天下第一長發村之稱。編制的舞蹈,既生活化又十分的獨特,紅瑤女性的梳長發表演每年吸引了大批遊客,成為黃洛瑤寨的一個標籤。

金竹壯寨:依山而居,放空心靈

離開“天下第一長發村”黃洛瑤寨,一座座獨棟別墅式吊腳樓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這裡就是今晚我們落腳的金竹壯寨了,依山而居的古樸典型壯族欄杆式吊腳樓,走進每一幢古宅,不同的裝修風格,主題特色,讓人驚喜連連。

廣西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壯族是這裡的為數居多的民宿,聽當地的朋友介紹,這裡有一個千年古村落,就在天下第一長發村旁邊,於是我們驅車來到了這個有濃厚壯族風情的金竹壯寨。

走進真盎蘭的家,這裡狀語的意思是“最好,最開心的家”,踏上石板台階,走過懸掛著中式紅燈籠的走廊,眼前出現鳳求凰的玻璃畫鏡屏,堂屋正對的就是窗外青山綠水,這裡打造的是新婚燕爾的房間,有書房、有超大的陽光浴缸、有茶席,還有私享花園、火爐廚房,中國元素的文化,當喜慶遇上設計,新房成就了民宿,一場藝術的行旅就此展開。

想像著躺在裝滿溫水的浴缸裡,享受著對面山上梯田風光,看雲起雲落,青山黛綠,靜靜看窗外每一分鐘的景色變化,從日出到夕陽,那種感覺,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傍晚在私人陽台花園,泡上一壺茶,依偎在欄杆旁邊的春凳上,聽花開的聲音,來一場人與自然的對話。

我們所住的是阿季媽媽的家,獨棟吊腳木樓,超大的風景如畫的陽台,中間一處堂屋,左右各兩間房,每間房都是雙層複式客房,每一間都可以住2-4個人,冬暖夏涼,冬天可以住在二層,夏天可以住在一層,一層外面就是一個小陽台,可以一邊喝茶一邊欣賞窗外的風景。

除了特色的民宿體驗,在寨子中還能感受到特色民俗文化,大推磨豆腐、小石磨豆腐、打糍粑、擠糍粑、五色壯家糯米飯、舂穀子這些在城市裡很難見到的純手工的製作工藝,在這裡都能體驗到,讓你領略一個原汁原味的壯族民風民俗。

一進入到大堂,熱情好客的壯族小姐姐就給我們端上熱騰騰的油茶,自家炒的米花,加上香蔥、辣椒、鹽、花生米等配料,最後澆上熱騰騰的油茶,在寒冷的冬天,一碗下肚,整個人都暖了起來。

想吃竹筒飯很久了,我們在喝完油茶之後,正好壯族小姐姐們在烤竹筒飯,已經能聞到竹筒飯散發出的米香了,還有烤糍粑,除了可以烹飪,烤火也是冬天寨子裡最重要的取暖方式,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一邊取暖一邊聊天,雖然我們聽不懂壯語在說什麼,但是從他們臉上洋溢的表情,就能感受出她們所表現出的幸福感。

豐富的少數民族風情的菜餚,地靈花豬、扣肉、長在樹上,會飛的鳳雞,還有當地特色的鴨子炒板栗,野菜捲,我最喜歡的就是那道刨豬湯,營養豐富而且冬天喝起來暖暖的,可以再加入豬血、牛肉、蔬菜等配搭,還有心心念念的臘肉,一口咬下去鮮香四溢。最後一定要嚐嚐竹筒飯,相比普通的米飯,更加軟糯鮮香,一定要趁熱吃,真的是特別喜歡這道菜。

江口侗寨:“侗年節”琵琶歌大賽

每年的十一月初一是侗族少數民族的一大盛事,村寨裡都會舉辦熱鬧非凡的新年活動,而在龍勝各族自治縣的江口侗寨,這裡正舉辦“桂湘黔”三省的侗年節,琵琶歌大賽,《天星明月》、《美麗侗家村》、《我愛你侗寨》等十餘個節目,第一輪琵琶大賽過後,進行打分和評選,再進入第二輪的比賽中去,最後一千人同唱的《琵琶聲聲》來結束正常的演出。

有的從湖南趕來,有的是周圍的村民,每個隊伍前面都立著自己的專屬排排,身著民族服飾,手拿自己手工製作的木質琵琶,儘管天氣陰冷潮濕,但是大家圍在篝火前,載歌載舞,熱鬧的氛圍讓我們每個人忘記了寒冷,毫不減弱大家的熱情,我們坐在台下,圍爐取暖,吃著當地的蜜桔,看著演出,感受當地濃厚的民俗風情,也是一種難得體驗。

廣南村:千年侗族古村落

最後一站,終於來到了心心念念的廣南村,張燈結彩,緊鑼密鼓的為新年這一天做準備,從早上到晚上,精彩的節目、非遺表演、百家宴、篝火晚會,能歌善舞的廣南人,會走路的就會就跳舞,會說話的就會唱歌,被譽為“戲窩子”和“歌舞之鄉”。這裡流傳著數十種民族樂器、歌曲和舞,以琵琶、岩坪調,廣南的民間歌舞活動除了逢年過節在本村寨開展以外,常組織隊伍外出到其他村寨“為也”,一般有“龍獅也”、“唱戲也”,受到熱烈歡迎和熱情款待。也常邀請其他村寨的文藝隊伍到本村“為也”,設宴款待,交流文化藝術。

來到廣南村正趕上一年一度的新年,滿滿一天的活動在這個侗族村寨裡舉行,到處張燈結彩,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從祭祖儀式開始拉開了新年慶祝節日的序幕,之後分成若干隊伍打糍粑,趁著糯米剛蒸熟的熱氣,幾個人相互交替著,兩個人同時從兩個方向共同使力,當糯米完全粘粘成一股球狀,趁著熱氣還未完全散去,大家爭先恐後的,有的用塑料袋,有的用竹匾,去搶奪糍粑,三三兩兩幾下一大塊剛打好的糍粑就被搶光了,糯米糍粑蘸著磨好的黑芝麻特別的好吃。

廣南村的草龍的起源要追溯到清道光年間,最早侗族居民生活在深山洞中,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莊稼常受蝗蟲危害和旱災之苦,人們認為龍是神靈的化身,能呼風喚雨鎮邪降妖,消除蝗災,從此村民就想出用一些農作物,像是竹片、藤條編紮成草龍,農曆六月初六相傳為龍曬鱗的日子進行舞龍,而如今凡是盛大的節日也會舞草龍,像是現在的新年,以及元旦、春節、中秋節都可以領略舞草龍的風采。

不同於江西婺源的草龍,100多斤的草龍,十多個人共同舉起,在舞台上,舞龍者把龍的靈性和威嚴的形體動作演繹得淋漓盡致,充分顯示龍的獨特靈性,其氣勢磅礴,直衝雲霄,蔚為壯觀,像是我們熟悉的舞獅,在舞龍的動作裡,更是流露出人們豐收的喜悅和對於吉祥安康、幸福日子的追求與嚮往。

人手一把琵琶,男女聲部合唱,在場的演員都是當地的村民,他們平時可能是媽媽,可能是爸爸,可能是爺爺奶奶,放下瑣碎的生活,此時站在台上的他們又變了一種身份,成了為大家表演的演員們,真羨慕侗族人們的能歌善舞。

當絢爛的煙花在鼓樓上方綻放,那一刻感覺很幸福!希望來年國泰民安,闔家歡樂!

欣賞完歌舞之後,天色漸漸黑了,接下來就是重頭戲百家宴,百家宴是獨特又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在元宵節、中秋節、春節以及侗族新年上都能夠看到,已經有將近百年的歷史,在明清時期極為流行,飯桌上,你來我往,觥籌交錯,大夥拉著家常,唱著酒歌,場面熱鬧非凡。

當看到綻放的煙花,那一刻,竟然眼眶有些濕潤,想到2020年就要接近尾聲了,這一年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經歷了不同於往年的一些經歷,每個人心里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難過、鬱悶、苦痛,希望2020年的一切不順心,不如願都如這稍縱即逝的煙花煙消雲散,早日回歸正常的生活,2021年,我們會越來越好!

廣南侗寨的建築有侗族獨特的建築風格,居民所居住的房子般為五柱三間三層瓦蓋木樓,前簷多為雙層簷口,兩頭為雙簷吊柱走廊相通,成為偏廈,鱗次櫛比,侗寨最為典型的建築為風雨橋、鼓樓、石墩橋、涼亭等等,鼓樓是侗寨的標誌,廣南境內現有鼓樓5座,其建築特點為四方層簷飛角,瓦頂塔形亭閣,多建於寨子中央,古時樓內轉置一大鼓,集會或傳遞各種信息擊鼓為號,全寨都聽得見,故名鼓樓。

廣南村人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歲月中,在生產、生活、文化等方面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風俗習慣。民族習俗主要有社會習俗、生活習俗、生產習俗、歲時習俗、禮儀習俗和文化習俗等,風情十分濃郁。

鼓樓是侗寨的標誌,廣南境內現有鼓樓5座,其建築特點為四方層簷飛角,瓦頂塔形亭閣,多建於寨子中央,樓前築有幾十至上百平米的青石岩坪相配。古時樓內轉置一大鼓,集會或傳遞各種信息擊鼓為號,全寨都聽得見,故名鼓樓。鼓樓結構為抬樓或挑高柱式,整座樓身結構全是杉木鑿榫銜接,大小川方木樑橫穿直套,縱橫交錯,結構嚴謹,不差分毫,整座建築不用一顆鐵釘,十分牢固,集寶塔的雄偉和亭子的優雅於一身,壯觀清雅,獨具風格。原廣南大寨上四個姓氏各有一座鼓樓,1934年12月14日晚,紅軍長征過廣南宿營時被尾隨的國民黨特務縱火燒毀。 2006年,廣南村民通過捐資獻工獻料,建成了一座坐西朝東,八角攢尖頂,15層簷瓴28柱,高28米的廣西第二高鼓樓。

廣南侗族人在飲食上有“侗不離酸”之說法,多種菜品都能醃製成鮮爽的酸味,其中酸豬肉、酸鴨肉、酸魚是侗家美食中的“侗家三寶”,這次有幸品嚐到了酸魚,將魚肉切成薄片,浸入大碗裝的醃製酸水中,還可以搭配魚香草、爆炒花生、芝麻粉、辣椒及生茶油等佐料,約幾分鐘後見魚肉有些泛白即可食用,這種吃法叫做“打魚生”。

除了酸魚,還有豬肉、鴨肉,也可以做成酸品,這三樣也被稱作“侗家三寶”,一般侗族人習慣用這樣的方式來招待貴賓。

關於交通

廣南村: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平等鎮

從桂林機場或者火車站出發,驅車2個小時就能抵達。

“天下第一長發村”黃洛瑤寨:位於廣西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景區內    門票50元

桂林機場——市區的大巴車

【1】桂林機場→西城路口→榕山路口→金水灣路口→香江大飯店→民航大廈

  運營時間:當日首個航班抵達後-當日末個航班抵達後

  車次:每隔30分鐘發一班

【2】桂林機場→桂林火車西站→火車北站→汽車北站

  運營時間:09:00-21:00

  車次:每隔60分鐘發一班

【3】桂林機場→臨桂喜來登酒店→萬福城市候機樓→桂林汽車南站

  運營時間:09:00-16:00

  車次:每隔60分鐘發一班 

桂林——龍脊的車

從市區出發,建議到火車站乘坐班車到龍勝,大概每隔半小時發一輛車,路程大概1個半小時,到了龍勝縣區再坐專門的班車到龍脊,一般只到龍脊景區門口。抵達龍脊景區門口,再當地的小車前往黃洛瑤寨,如果想要去金竹壯寨,看到【龍脊金竹民宿】的牌子,直接徒步過去,如果自駕的話再往前行駛1分鐘,看到【金江村】的藍色路牌,往前50米上坡就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