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點:桂林伏波公園
伏波公園坐落於濱江路,集山、水、洞、文物、奇石於一身,是具有很高觀賞價值的園林式山水公園,也是典型的城市山林公園。門口的廣場很大,伏波將軍的雕塑身著全副鎧甲,揚馬彎弓,果然是武將的風範。說到伏波山,其得名就是緣於這位伏波將軍馬援。也有說是因為伏波山孤峰挺秀,每當春夏水漲、黃濤滾滾時,巨瀾使江水迴旋,故名伏波。這種景象未曾目睹,我寧可相信伏波山是為了紀念馬援而命名的。當年馬援南征時,曾經路過這裡。
馬援,生於西漢末年,是戰國時期名將趙奢的後裔,東漢名將。西漢末年時天下大亂,割據西州的隈囂拜馬援為綏德將軍。他奉命前往洛陽拜見劉秀時,認為劉秀能成大事。後來毅然歸附劉秀,幫助劉秀徹底平定隗囂等割據政權,統一全國,建立了東漢政權。
他的女兒嫁給了漢光武帝劉秀的兒子劉莊,後來被冊為明德皇后。也就是說,馬援不僅是一位名將,還是國丈呢。
東漢時期,西邊邊陲和西南地區始終不穩定,馬援任隴西太守期間,率軍大敗諸羌,隴右一帶因此重新得到安定。後來交趾郡叛亂,馬援受命南征,很快平定叛亂。他在交趾立了一根銅柱,上面刻了六個字:“銅柱折,交趾滅”,作為漢朝南端的界柱。馬波累官至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世稱“馬伏波”
直到暮年,馬援還披掛上陣,遠征交趾,在平叛過程中身染時疫,死於軍中。不知道馬援為什麼在花甲之年還掛帥南征,興許是當時的政治環境,馬氏在朝中的地位看著風光無限,實則已經是日薄西山。大約是自恃勞苦功高,再加上為人剛正不阿,與朝中的新貴矛盾很大。別人朋黨林立,馬援潔身自好,自然會被權貴的圈子排斥。劉秀雖然不乏是位明君,但身邊圍繞著一圈的小人屢進讒言,怕是也會生出疑慮之心吧 。最終,馬援不得不用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忠心”?
老將身死,有人舉報他從交趾私自拉回來了一車珍寶,於是馬援就背上了貪污的罪名。最終“家屬杜門,葬不歸墓”,漢光武帝還追回了他的侯爵印章,直到漢章帝時期,馬援才得以恢復名節,追諡“忠成侯”。唐德宗時位列“武廟六十四將”之一,宋徽宗時加封“忠顯佑順王”,位列“武廟七十二將”,清聖祖時從祀歷代帝王廟。可見歷史還是公正的,馬援立下的功績不會被埋沒。雖然時間隔得有點久,但終究還是給馬援正了名。
伏波山位於漓江西岸,高並不高,海拔也就213米,一半在陸地上,一半插入水中,這個姿態倒是挺好看的,山明水秀不外如此。江心還有小島,或者說是江心洲,雖然不能登島,但也因此讓漓江的景色更加秀美。
山下有一座鐘亭,亭內有一口大鐵鐘,這是孔四貞為了紀念他的父親孔有德鑄造的。李定國奇襲廣西的時候,桂林被攻破,孔有德自盡,全家一百二十餘口除了孔四貞全部被殺。孔四貞逃往北京,被孝莊太后收為養女,封和碩格格。按理說,孔四貞雖然身遭不幸,但孝莊太后對她很是寵愛,大概也是憐她的身世吧。如果她留在京城,有孝莊太后為她撐腰,她的小日子過得不要太滋潤。可是她在郡馬的攛掇下,請求孝莊太后讓她回廣西,郡馬一下子原形畢露。三蕃之亂中,郡馬首鼠兩端,死於亂軍。吳三桂把孔四貞接到雲南,形同軟禁。三藩之亂被平定後才輾轉返回京師,相傳死後葬在公主墳,公主墳的地名就是因此而得的。不過至於公主墳是不是真的葬著孔四貞,似乎也沒有定論。
伏波公園以庭園著稱,多級山地庭園分為三級,伏波勝境一級台地庭院,這裡有個茶室,平台還有迴廊相連。
伏波迴廊二級台地庭院,廊前有座亭子,還有一口千人鍋。這口鍋建造於清朝康熙三年,口徑五尺有餘,深達兩尺餘,一次可以煮三百斤米,供千人食用。
山頂有平台庭院,主要是供遊客休息的,因為山頂居然沒有建造亭子,這在公園中還挺少見。
聽濤閣位於伏波山東南石崖上,兩層坡頂樓閣,視野開闊,適宜遠眺。聽濤西邊的大悲古洞,石壁上有明清時代題刻十來處,其中有清代桂林畫家李秉綬的《竹蘭圖》。
還珠洞位於伏漢山下,臨一泓碧水,洞口有一尊彌勒佛的坐像,洞內有試劍石,是一塊從洞頂垂懸的巨石,距離地面寸許的地方戛然而斷,相傳這裡是伏波將軍試劍導致的。也有人稱其“狀元石”,據說能把拳頭伸入那個缺口恰好使石頭和地面嚴絲合縫的人,就可以高中狀元。桂林地區出過唐代趙觀文和宋代王世則兩名狀元,不知道當初這兩位是否過來試過。
關於還珠洞的名字,還有一則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漁夫入洞,看到有一顆寶珠,官府知道以後命他把寶珠歸還山洞,於是後人便稱其為還珠洞。
還珠洞有很多摩崖石刻,居然有宋 代大書畫家米芾的題名和自畫像,還有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的題詩。旁邊的千佛岩又叫千佛洞,有些石塊頗似天然的菩薩,當然裡面供奉了很多菩薩。
伏波晚棹的牌坊有一副對聯,此聯超長,在楹柱兩側寫得密密麻麻。上聯是“洪荒初闢,是群星隕落銀河?是女媧補天遺石?千峰競秀,八桂名城,象鼻低垂,靜吸江心皓魄;金雞對峙,爭迎塔頂朝暉。繁花照影,嬪姬獻建花橋。龍隱岩中,龍去尚存脊印。高閣伏波,將軍壯志堪欽;晴嵐疊彩,烈士堅貞不屈。畫幛神工,奔騰九駿。仙笛幽奇,驚遊幻境魔宮。喜悟空棒在,淨土鯨眠,瓊林柱聳。探春行,芳洲自轉,漁唱遙聞,青羅帶繞。”下聯是“清流未遠,有眾泉匯於苗嶺,有史祿分水靈渠。万柳成蔭,雙湖近郭。鳳竹多姿,綠迷沙岸農家;杜鵑無價,紅遍岡原牧野。朗月當頭,揭帝射穿月窟。珠還洞口,珠圓正待人來。豐碑如海,俊傑揮毫歷代;文苑生輝,詞宗琢句懷鄉。老榕骨健,纏結叢虯。詩情綺麗,久泊興坪陽朔。看陣雨虹懸,重霄鷹舞,古渡霞飛。尋勝處,蓮蕊含嬌,錦屏留夢,碧玉簪新。”反正是說伏波勝境之美。
從山上下來,還有一座瘦身坊,其實就是幾根木柱立在地上,能夠過去的說明還不算胖。其實木柱之間寬度不等,除非特別胖的,基本上都能找到合適的柱子空隙。
伏波公園不大,大概也算不上桂林的主要景點,遊客不算太多,好像沒有看到團隊遊客,我們想蹭個導遊講解都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