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交通體驗。

访客 8.0K 0

因為想體驗日本的交通,我們沒有購買周遊卡或西瓜卡之類的。乘一次車買一次票。剛到大阪,就被無限複雜的公交換乘給弄暈了,在車站裡空轉了好幾圈,坐錯過車,買錯過票。後來才琢磨出一些門道。首先,使用谷歌地圖導航的前提是手機信號要好,要能及時準確定位。如果不知道自己處於什麼位置,再好的路線都不知道怎麼走。我們買的手機卡和流量包不太好用,在車站裡(尤其是在地下)經常找不到信號,連不上網,這是最初找不著方向的主要原因。

第二,基於這種情況,我後來發現,使用谷歌地圖應該事先在信號好的地方查找好路線,然後要按照路線規劃裡的出入口進出站,一定要記編號,比如4號口或者west gate。還要記上車時的站台和方向。這樣即使連不上網,也不至於著急得團團轉。日本的大車站基本上都開闢成商場,人來人往非常熱鬧,出口也是四通八達,但他們的編號都是比較清楚的,在車站裡面按指示牌走可能比照連不上網的谷歌地圖走更可靠。

第三,各車站基本都有自動售票機,在找對車站的前提下(要搞清楚是地鐵還是電車,還是公交車站),買票時要記車站的編號而不是站名。我們有一次是進錯了車站,所以在售票機上找不到要買的路線車票。有時候是想按換乘案內app上提供的站名買票,但即使有中文站名,在售票機上也不會顯示中文站名,你也輸不進去。後來才發現人家是輸車站編號,比如東京私營地鐵淺草橋站的編號是A16(參見照片)。

在出發站輸入你的目的地車站編號,機器就會告​​訴你需要投進去多少錢購票。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抬頭看牆面上的路線站台圖,在站名下面會標數字:180,220之類的,這個數字表示的是你乘到那站需要花多少錢買票。一般上車最少就要180日元,三四站之後就要220,更遠的就要再加錢。因此看好到目的地車站需要多少錢,直接投錢進去就可以。要是買的車票不夠,在出站前,找一台“精算機”補票就行。把你進站時的車票放進去,它自動就給你算出來還需要補多少錢。我們在日本乘地鐵比較多,只有在京都乘坐過一次公交bus。那裡的公交車是下車給錢,統一票價每人230日元,不管坐多少站。現在那裡取消了公交一日卡通票,代之以公交地鐵一日卡,每張1000多日元,適合乘車多的人。我們沒去那麼多地方,就沒有買。

第四,如果像我們這樣每次臨時買票的話,票是很小的一張,進站時放進車票,它會從另一頭出來,這就是已經打好卡了,你要把票取走,等出站時再用。出站時,放入車票,如果票價正確,檢票機就會把票吞了,如果票價不夠,它會再把票吐出來,這時你就需要走人工通道補票,或者用精算機補票。因為我們買錯了一次票,所以可以留個紀念。

日本很安全,沒有什麼安檢。地鐵不需要安檢,重要景點如博物館、皇居外苑的安檢都只是打開包讓保安看一眼就行。買票也不需要證件,隨便買。這至少說明了社會穩定安全。

日本的多數景點都是寺院,不需要門票,還24小時開放。參觀寺院建議錯開人流高峰,比如清晨和傍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我們買票的地方只有晴空塔和國立博物館。想去吉卜力美術館,結果沒有提前訂票(據說要提前三天),沒去成。但東京國立博物館也相當不錯,成人1000日元一張票,可以看常設展,孩子上中學可以免票參觀,他們就看了一眼護照上的出生日期,就讓進了。我認為博物館可比秋葉原值得去多了。

標籤: #自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