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作為第一次出遊日本,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目的地是繁華的東京、國際化的大阪或是冬季旅遊勝地北海道,我也一樣本以為京都只是七天六晚的行程中關東到關西的中轉站,並沒抱有太大期望。冬季到訪這裡,沒有春天漫山櫻花的裝點,沒有秋季層林盡染的景緻,甚至嵐山小火車都停運了,去京都還能幹什麼呢?但走過東京、箱根、京都、奈良、大阪後,家人們一致認為京都最具韻味,也是最能體現日本傳統特色的目的地。話不多說,趕緊言歸正傳。
二、精選行程篇
來到京都,必去嵐山。嵐山是京都西郊的一處自然觀光勝地,包括渡月橋兩岸周邊及嵯峨野地區。這裡的櫻花和紅楓都非常有名,而風光秀美的嵯峨野竹林也流露著京都獨特的韻味。此外,嵐山一帶還散佈著許多知名的寺院、神社。這裡最有名的是蒸汽式小火車,乘坐嵯峨野觀光小火車來游覽嵐山及保津峽風光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但當我們到達目的地後被告知這段時間臨時停運,不得已我攜老帶幼選擇了另一種交通方式:遊船漂流。
冬季來日本漂流實屬意外,淡季遊客不多每天只有四班船,我們耐心等待了1個多小時終於坐上了從保津川始發的船。上船後船工用蹩腳的英語簡單介紹了他們的團隊:船長--掌舵者;1號船員--撐桿者以及他自己--搖櫓者。隨後一一詢問了遊客的情況,船上一共15位遊客,只有一位日本人還是陪同台灣男友同乘,其他均來自世界各地,在船工簡單而幽默的破冰後,這艘木質小船便載著我們順流而下。
過了保津大橋後,水流時緩時急。緩行時可以欣賞兩岸美麗的風景,岸邊山坡上的樹木蒼翠茂密,一個個一排排緊挨著,比著向上長,十多米的筆直樹幹沒有任何枝葉,樹冠像帽子一樣戴在最頂端。河堤上各色各異的石頭點綴其中,船工不時指著其中的一塊用簡單的英文單詞比喻其形態,確實惟妙惟肖。河水中到處棲息著野鴨、白鷺、鴛鴦等野生水鳥,或在游泳或在捕食,有的成群嬉戲,有的獨自沉思,木舟駛過時水鳥們擦著水面飛起,一派自然祥和的畫面。我驚喜於此,剛拿起手機急於捕捉這大自然的美景,船工便提醒急流,眼看著木舟要撞到一側的岩石上,還沒來得及尖叫船工一個撐桿便將木舟調整方向,一剎那間船從兩側岩石夾縫中穿過,順著激流直衝而下。水花濺起,遊客們歡叫著、嬉笑著,笑聲響徹峽谷。
就這樣船順水而下,我們一邊欣賞著風光美景,一邊不停地說說笑笑,船工時不時為大家表演一些獨門絕技:揮舞撐桿、在船舷上走鋼絲、將撐桿置入水中再順利擎住......,很快漂流的行程進入了尾聲。船駛過最後一處急流後水面逐漸開闊而平靜,遠遠地看到一落大橋橫跨兩岸,船工介紹說那就是渡月橋,周恩來總理曾經到訪過。我意識到馬上要下船了,迫不及待地和船工申請嘗試一下搖櫓的工作,船工欣然接受,還手把手教我和兒子搖櫓的動作要領,沒幾下就體會到這工作著實不輕鬆,怪不得大冬天他們都汗流浹背呢。美好的時光總是那麼短暫,船靠岸後大家戀戀不捨地下了船,和船工們依稀告別。
下船後,天空開始下起了濛濛細雨,我們跟著人流來到了渡月橋頭,十字路口向前是一條極具日本傳統特色的商業街,商舖林立,小吃零食以及各種時尚用品目不暇接,就商業街而言和東京淺草的有點相似,街道略寬一些,也沒有那麼多熙熙攘攘的人群,少了商業氣息,吃食也更具京都特色,比如抹茶口味的冷飲和豆腐製成的各種美食。煙雨濛蒙,三三兩兩穿著和服打著傘走過的美女成了街道上的亮點,偶爾有人力車拉著遊客經過,彷彿帶著我們穿越到了幾十年前的京都街頭小巷。
走著走著便來到了嵯峨野竹林小道,竹子長的很高很密,雨中竹林裡的空氣也不錯,但實話說這裡的竹林比起中國四川或江浙一帶的竹林確實小巫見大巫了。穿過這個竹林就可以走到天龍寺的後門,因為明天的行程都是寺廟神社的,因此就略過了天龍寺。
迫於時間緊張,我們戀戀不捨地告別了嵐山,乘車前往下一站金閣寺。金閣寺本名是鹿苑寺,由於寺內核心建築舍利殿的外牆全部貼以金箔裝飾,故又稱為“金閣寺”。寺院始建於1397年,原為足利義滿將軍(即動畫《聰明的一休》中利將軍的原型)的山莊。 《聰明的一休》是陪伴我們這一代人長大的動畫片,因此去之前我對金閣寺便有了莫名的好感。金閣寺還有獨特的地方,我們購票後發現拿到的不是參觀入場門票而是寫有祝福話的紙符。
金閣寺被一片池水圍繞,據說以金閣為中心的庭園表示極樂淨土,被稱作鏡湖池的池塘與金閣相互輝映,是京都代表性的風景。雨淅淅瀝瀝下不停,雨滴打在金閣寺前的池塘里泛起漣漪,雨中的金閣寺更加嫵媚,別具一格。我不禁感慨:足利義滿將軍住在這裡可真是幸福呀!
雨越下越大,我們草草結束了金閣寺的遊覽,驅車前往蟹道樂品嚐美味大餐,開啟今日的重頭戲--閨女的生日宴。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著蟹料理,體驗著日本美食文化,其樂融融。伴隨著生日歌,品嚐完日本手工製作的生日蛋糕,京都完美的一天落幕了。
三、特色美食篇
日本美食與其地理和文化息息相關,日本食材種類有限,不像中國菜系繁多菜品數不勝數。簡單的烹飪方法、精緻的擺盤設計、節簡的食材用量,日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物的原汁原味,也保持了節約資源的文化習慣。來到京都,當然要嚐一嘗當地的美食,不管是嵐山的商業街還是清水寺前的三年坂兩年坂都雲集了各色當地特色美食,一路逛逛吃吃,最遺憾的是自己只有一個胃。
京都最出名的是豆腐,這裡的豆腐口感非常細膩,炸製的豆腐誤以為是魚餅,裡面還有芝士爆漿,怪不得排這麼長隊。
豆腐烏冬面:純素的食材,豆腐湯的味道很純正,略帶甜味,配上勁道的烏冬面,爽滑不膩。
據說抹茶的發源地就在京都,各種甜品、冷飲以及正餐配的茶飲都是抹茶味道的。
此外,我們在京都還品嚐了蟹道樂,從用餐環境到菜品口味都是非常讚的。用各種烹飪方法將蟹的各個部位製成美食,附以一些配菜,一道一道呈上,儀式感滿滿。
蟹道樂有各種價格的套餐,一個人大約200-600人民幣不等,雖然價格小貴,但還是值得體驗一次的。
四、特色擺飾篇
五、後記
此次京都遊由於時間緊張大體是蜻蜓點水式的遊覽,沒來得及細細品味。另外,由於冬季到訪,沒有看到櫻花裝扮下的京都美景。每次旅遊都會有所收穫,也會略有遺憾,但遺憾是再次回來的理由與期盼。希望下次在春暖花開之際到訪,細細欣賞流淌過千載時光的京都,品味城中的繁花古剎、嵐山的浪漫美景、祗園的傳統藝術與街頭的市井文化。不管怎樣,短暫的京都之行依舊是此次日本之行中的驚喜,驚艷了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