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這又是一版懷舊遊記,2018年的行程,閒來無事重新整理,權當再次旅行了。)
還是夏天正熱時,翻閒書時掉出了這張火紅的明信片,心頓時就野了。當然也知道多少它有些被後期處理過,但是想著之前曾經去過秋天的昇龍道,也是美得令人難以置信,所以,秋天的時候,還是去日本吧,找那些如火如荼的楓葉去,順便帶從來沒有到過日本的K同學去看看。
圖省事我找了一前一後兩個時間段的不同地區的當地團參團,中間時間用自由行串聯在一起,大阪——奈良——大阪——神戶有馬——青森——餘市——小樽——札幌,差不多就這些地方轉了一圈。辦理林林總總的各色事務,把等待的過程填滿,終於帶著兩個人夏秋冬三季的衣服,背包羅傘地,和K同學一起踏上了赴日的旅途。
從廣州飛到大阪後,我們先是修整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並沒有在大阪閒逛,而是加入第一段當地的旅行團,直接去了奈良。明明這樣看是大晴天的跡象,待去到奈良時,這雨可就下開了……
世界文化遺產的奈良東大寺,又稱大華嚴寺,是日本華嚴宗的大本山。著名的南大門門口,迎接我們的是即便下雨也堅守崗位的本地小主人——奈良小鹿。
足有四五層樓那麼高大的南大門,據說是相當於中國宋代時期才復建的建築,這樣的樑枋、斗拱結構,似乎之前沒在日本見過,也沒印像在中國見過,不知是何種風格,反正我是看得呆住了。好在本就是外行看個熱鬧,未及探究,就被K同學拉著向裡面走去。
東大寺大佛殿,真的不要更氣勢恢弘了。這所現存木質結構當世第一的建築,始建於1200多年前,由於耗資巨大,幾乎造成了當時國家的破產。幾經戰火,東大寺大佛殿與殿內的盧舍那佛像均未倖免躲過被摧毀的劫難,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建築為1709年復建的,規模僅為當初的2/3。
大殿前的通路是由不同顏色的石料鋪成的,分別代表了同是信奉佛教的印度、中國等國家。看到我特別仔細地在欣賞這座極為精緻的銅燈,會講中文的日本導遊知子小姐告訴我:當年日本戰敗後,美軍曾經試圖把這座銅燈當做戰敗賠款的一部分給帶走,但當時的日本政府寧可多給錢,也堅決地把它給留了下來。
PS:後來特別查了一下,才知道這是日本國寶級文物:東大寺八角銅燈,高4·62米,建造年代約為752年(相當於唐玄宗時期),是目前日本國內最古老的銅燈。它由火焰寶珠形寶頂、傘狀幢頂、放置燈火的八角形燈室、八棱形刻滿經文的立柱等幾部分組成。燈室的每面高1·25米、寬0·5米,其中四面各雕一尊腳踏祥雲的聲樂菩薩,或吹笛或奏笙各不相同,另四面為帶鎖的銅門,雕有獅子和雲紋。最底部為基座,其上的仰覆蓮花紋,與唐式蓮紋如出一轍。
大佛殿裡游人如織,亂糟糟的,根本也靜不下心細看什麼。這組模型是根據古文獻的記載,復原了最初的大佛殿的樣貌。說明牌上介紹說始建時的殿堂,規模比現在還要大一些,並且東西100M處還各有一座佛塔與之相連。
照例我是不會在殿堂內拍佛像的,所以藉個網圖說明。被戰火毀損的盧舍那大佛在殿堂的殘垣斷壁中,被風吹雨打百多年之後,終於在高德大僧公慶上人的奔走之下,得以在元祿五年(1692年)完整修復。十幾年後,大殿也復建完工,據說當年大佛的頭部和手指均遭到損毀,仔細看也能發現還是有點點顏色區別的。盧舍那大佛的佛像,當年我在洛陽龍門石窟便是一見傾心,對此念念不忘,據說這裡的大佛像還真是與龍門的那尊頗有淵源呢。
除了莊嚴宏偉的佛像,殿後堂有根大柱子也很有故事。據說柱子下方的孔洞剛好和殿內所供奉的盧舍那大佛的鼻孔一般大小,能從洞中鑽過去的人,就會得到大佛的庇佑,福壽安康什麼的。洞並不大,據我目測,成人的話,估計要比較瘦的人才能完成吧。當時剛好趕上一大波修學旅行的日本小朋友們,安靜地排隊等待著……
再一次驚嘆於日本的教育理念,這麼小的孩子就讓那樣淋著雨……
雖然小鹿乖乖的樣子,我和K同學卻都不大喜歡去逗弄它們,主要是它們隨地大小便,整個東大寺到處能見到便便,加上被雨水稀釋四下里流動,走到哪裡都是一言難盡的臭烘烘。
話說,總是流露著無辜的眼神,癡情地凝望著你的小鹿,真的是那麼安靜的佛係嗎?
等其他團友的時候,我仔細地觀察了它們一陣。小鹿們不吵不鬧地圍在它們的食堂——賣鹿仙貝(一種小鹿愛吃的餅乾)的攤檔前,會非常耐心地等著遊客付款和數著找贖的零錢。然而一旦有人拿起了鹿仙貝,它們就立馬兒發起總攻,衝上去連頂帶咬的,無視那些被嚇得尖聲大叫的女生和嚇哭的小孩子,直撲主題——鹿仙貝!我忽然就想起“小鹿亂撞”這詞,原來是這樣啊!哈哈……
春日大社最出名的是它的2000多座石質長明燈。待到萬燈節期間,全部被點燃的盛景一定很美。
PS:春日大社萬燈節是有著近千年曆史傳承的祭典活動,旨在祈求祛病消災和家人平安。每年都會舉行2次,分別是2月3日的節分萬燈節,和8月14——15日的中元萬燈節。
遇見到神社來為小BABY舉行灌頂禮儀式的盛裝的一家人。
廊下的上千盞青銅吊燈也是會在萬燈節被一起點亮的。
這是代表奈良的吉祥物小人偶,是長著鹿角的萌萌的小菩薩。特別一提的是:在我認知中佛像眉心的一點大都是紅色的,是代表吉祥之意。但是知子小姐告訴我,其實正確答案是和這小人偶一樣,眉心正中是一根右旋右繞的長約一丈五尺的白毫毛髮,而這正是佛祖的三十二法相之一。 (我當時就百度了一下,中國也是一樣的說法,只是我孤陋寡聞而已。)
跟著團隊匆匆一遊,未及與古都奈良相識,我們就已經折返回大阪了。
很有氣勢的大阪城,早些年間在戰爭中被毀,這是1931年復建的。這裡春看櫻花秋賞楓。唔,現在還早了點兒,楓葉未紅……我之前就來過大阪城了,看人多,也就沒再登城湊熱鬧了。
聽說我這陣子去日本,很多朋友都問我:“今年幾次的洪水、地震、颱風對於日本影響大嗎?”(2018年日本的確災禍連連)這類問題。在我所到之處,幾乎沒發現有什麼特大的毀損狀況。這張照片拍攝於大阪城對面的豐國神社,可以看到此番天災的痕跡。
和中國一樣,裡面也很應景兒地擺著狗年的祈福活動牌牌。
離豐國神社不遠的地方,有座很有氣勢的建築,就是我們行程中體驗劍道活動的武道館。
我們的劍道體驗課很好玩兒的,先是館長先生來了一段精彩的劍道solo。
這是一段秀,我給杜撰了詞兒:小姐姐美美噠在林子裡欣賞風景,碰見一無賴過來騷擾她。別看小姐姐嬌滴滴只弱弱地撐了把傘,那可是江湖上人稱“紫電”的一把名劍哦,小姐姐更是自幼習武,一番爭鬥下來,無賴也沒佔了便宜。然而他並不是普通的無賴哦,他可是人人談之色變的採花大盜,作惡無數的他惱羞成怒,小姐姐只能苦苦纏鬥支撐。這時,一名英姿颯爽的女俠出現了,幾十個回合下來,兩位女生一起戰勝並殺死採花大盜,正義得到了伸張!
館長先生親授技藝,一連串兒的動作學下來,雖說只是幾招架勢,我們卻也舞弄得虎虎生風。
告別館長先生他們,我們來到了號稱日本第一高樓(300M 60層)的阿倍野大廈,站在頂層的海闊天空展望台360度眺望大阪。一日之間在侘寂古老的奈良和繁華現代的大阪之間穿行,彷若這低沉了的暮色一樣,很迷幻不是嗎?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