覓色尋湯——2018日本秋遊追記 3、說起吃窮的大阪我們在談什麼。

访客 1.6K 0
天數:12 天 時間:10 月 和誰:夫妻

HIPS大廈

        今天開始自由行了,兩個人懶洋洋地睡到自然醒,才慢悠悠地吃飽喝足晃出酒店。其實也沒啥具體特別想去逛的,想著沒人帶隊,我提前做了極簡的攻略,說白了就是酒店周邊一日遊(我們的酒店就在難波站)。因為離酒店不遠,就是著名的道頓崛商業街,所以也並非全然沒有內容哈。比如這座酒店對面的HIPS大廈,我打開窗簾就能望見它的大沙漏狀的造型圖案,中間是個跳樓機嗎?據說大廈裡也是各種娛樂餐飲設施很齊全。

松竹座

        跟著GPS七扭八歪的指引,我們沒頭蒼蠅似的地闖入了道頓崛旁邊的小街小巷,東張西望中居然看到了這座建於1923年的大阪第一座西洋風劇場——松竹座。它在最初是個新潮新派的電影院,後來則主要是以歌舞伎的演出為主,每年慶祝新年的大型歌舞伎表演更是整個大阪的盛事。 

        據說除了松竹座,道頓崛這一代古早時候是大大小小的劇場劇院雲集的地方,是擁有中座、角座等被稱為“浪速(大阪的古稱)五座”的戲曲聖地,另外“落語”(類似單口相聲)等曲藝事業在那個時期也是興旺蓬勃,整個地區像是“百老匯”一樣。而那會兒本地人最大的消遣,就是在這附近吃飽了肚子看大戲,所以與之相配套的餐飲業一同發展,周邊各類餐飲店居酒屋林立也就不足為奇了。

       我們到達的時候大概是上午九點多鐘,旁邊的售票處已經安安靜靜地排著十幾位大爺大媽在等著買票了。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會不會來這裡看這些傳統的演出,感覺和我們國家戲劇的發展趨勢差不多呢。

蟹道樂本店

       不知道怎的,我們好像又被GPS帶到大路上,反正也是閒逛,就隨遇而安吧。這家就是我們打算中午大餐的蟹道樂本店,因為在日本許多地方都看到它家的分店,一直也很好奇到底這是有多好吃呢,所以等會兒來拔草吧!據說在這條街上就有三家蟹道樂,當然要去總店(日語:本店)吃,所以拍張爪照,就是它啦!

        我們還是要先去主要目的地,所以又跟著GPS鑽進了街道旁的小巷子。

       走了沒多遠,就發現了上方浮世繪美術館,我今天主要就是來看這個展館的。功課沒好好做的結果就是,來早了人家沒開門。友情提示:開館時間為11點——18點!

法善寺門

        還好,就在美術館的正對面有有一座真.大隱於市的法善寺,也許是我們來的時間太早,巷子裡都沒什麼人,小小的寺院裡也就我們兩個。

法善寺一角

水掛不動尊菩薩(網絡借圖)

       法善寺裡供奉著的是水掛不動尊菩薩,木頭雕刻的佛像上披滿了青苔,信者們需要在祈願前,先用旁邊小缸裡的洗心水,澆灌在佛像身上,然後再向菩薩祈求日進斗金、愛情如意什麼的。經年累月地淋水使得青苔們茁壯成長,遠遠望去,整個佛像都毛茸茸的,很帶萌感。其實甫見之時,我也是不明就裡的,正在發呆時,剛好碰到一位大嬸進寺祈福,給我“示範”了一遍,於是有樣學樣,當然我當時只是聊表敬意,並未許願,回來查了一下,才知道這寺院求姻緣很靈的。

法善寺的另一邊

夫婦善哉

       在進寺方向的左手邊是這家叫“夫婦善哉”的小店,它可是創業於1883年專賣紅豆湯圓的百年老號了。 1940年,小說家織田作之助以大阪的法善寺橫町為背景,寫了成名作《夫婦善哉》,後來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大獲好評,小店也因此成為了出名的觀光景點。

       話說,吃它家的紅豆湯圓是有講究的:一人份的湯圓要分為兩小碗,放在同一個小托盤裡,還附送塊鹹鹹的昆布,這是為了中和掉湯圓和紅豆湯的甜膩,最後還再喝一口煎茶,才算是完成。據說,夫妻吃了家庭和美,情侶吃了喜結良緣,單身狗則是可以光速找到意中人啦……

道頓崛運河兩岸

       又磨蹭了半天,看美術館還是沒到點開門,我們兩個就順著原路返回了道頓崛那邊亂逛。這是站在道頓崛運河上的戎橋上拍攝的,左邊粉色箭頭指著的是“財神爺”摩天輪,據說晚上坐上去能俯瞰五光十色道頓崛的漂亮夜景,右邊藍色箭頭是蟹道樂的另一家分店(總店就在戎橋橋頭附近)。旁邊還有一家黃箭頭所指的zuboraya,這是大阪出名的河豚料理店,店門口有一條很大的河豚標誌,作為吃貨的終極挑戰,是我下次再去道頓崛的目標!

      話說戎橋基本是這裡比較中心的位置,這個橋則因為每次日本足球在世界大賽中獲勝後,狂喜的球迷在此跳橋而聞名。

格力高廣告牌

       戎橋橋頭另一側還有座成為大阪永久性地標的大型廣告牌,大名鼎鼎的格力高跑步男生。從1935年起,N代不同風格不同裝束不同背景,但姿勢卻從沒改變的格力高跑步男生(目前的好像是第六代?),就馳騁在這塊高達20米的電子屏上,其中2014年還有唯一的一位跑步女生是漂亮的綾瀨遙MM哦。對很多國人而言,只說格力高可能是無感的,但是你肯定吃過至少見過他家遍及全球的產品(見下圖)。據說這個廣告最初是因為他家生產了一款每顆可以產生堅持跑300米能量的營養糖果Glico,才有的當年被暱稱為“300米跑者”的跑步男生,在大阪最繁華的商業街閃亮登場。所以來到大阪道頓崛當然要和這位男神合影打卡啦!

格力高產品系列(網絡借圖 某寶有專賣)

十八番

        話說,其實早上我們已經路過這家雖然不大卻是網紅的十八番(眼神不好,竟然給看成“大麥”)章魚小丸子專門店了。那時候還沒開始營業,只有店員們在忙碌地準備中,而店長先生正在門口接受某電視台的採訪,很自豪地激昂著吧啦吧啦。而今已經是排成了盤旋的長隊,等待的人們遮住了店前一句有趣的廣告語:“一丸入魂”。遣K同學去排隊,想嚐嚐進入魂魄得是啥感覺,他一會兒就走回來,說後面來了一整團的中國遊客,排個隊都吵得頭疼,便作罷了。

       十八番對面也有家章魚小丸子店,這邊雖說是掛了“XX大獎第一名”的招牌,客人卻少多了。  一眼望去,道頓崛整條街幾乎都是各種吃吃喝喝的店,巨大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招牌明目張膽地挑逗著遊客們的胃袋和眼球。果然如同傳聞的一般,不似東京的追求新潮時尚,不似京都的講究傳統品味,大阪該是吃貨們的天堂,感覺有點兒像我大廣州吧。

吃窮太郎(網絡借圖)

        PS:在道頓堀可以試著找找這位——傳說中的“吃窮太郎”的人偶,意思是在大阪好吃的東西太多,所以會因此而破財。我們當時沒專門去找,聽說合影也要排隊。

浮世小路(網絡借圖)

        PS:另外還推荐一條窄窄的小巷子叫浮世小路的,距離法善寺很近,它的路口就開在道頓崛大街的一旁,在家叫今井烏冬麵店的旁邊,稍不留神就會錯過。小巷子才1.2米寬,全長不到50米,裡面有淺浮雕似的裝飾彩繪,滿滿昭和風的市井生活畫,據說非常有意思。裡面還有一處小小的一寸法師大明神的神社,可以求個簽什麼的。 (非常可惜,由於功課沒仔細做,我當時並不知道。下次一定去!)

浮世繪畫具

       終於熬到了美術館開門,我們趕緊進去參觀。

       其實最早我對浮世繪不怎麼了解,說起來能在腦海裡出現的畫面就是:有雙類似鬥雞眼的眼眸、無表情的慘白大長臉和漆黑頭髮的女人,或者面目猙獰的武勇男子。當然還有就是我非常喜歡的葛飾北齋筆下的大浪花,相較於人物畫,我可能更偏向喜歡浮世繪的風景畫。

       2001年開展的上方浮世繪美術館,展出的主要是過去上方地區(舊時的京都大阪一帶)畫家們的浮世繪作品,他們大都是描繪歌舞伎的戲劇場面和戲劇人物,有點兒類似於明星照和演出劇照那樣。看介紹,甚至有些就是為了道頓崛附近這些劇場所做的,上面還詳細地記述著具體的演出地點時間和表演者的名字。

       美術館定時規劃出各種系列的展品,讓即便是常來的人也能欣賞到不同的畫作。我們趕上的這期是第69回的企劃展《浮世繪的光與影》,特別還配上了一些知識看板(日文),介紹了關於浮世繪藝術的相關知識,也讓我學習到不少東西。

《棹歌木津川八景》春曙齋 北頂作品

《     廓大門》春好齋 北洲作品

這位春好齋北洲是葛飾北齋的徒弟。

《契情玉手箱》一養亭 芳瀧作品

《祝詞寶來山》春好齋 北洲作品

《同計略花芳野山》五粽亭 廣貞作品

       這個美術館小小的,展出的作品也的確不是很多,也許是因為想保護畫作,展廳裡比較暗。好在人不多,整個參觀中我們就只遇到一對歐洲的年輕人,難得的可以安安靜靜仔細觀賞。大概是在四樓還有間小小的體驗教室,可以現場報名參加學習浮世繪的製作。欣賞浮世繪推薦去東京的墨田北齋美術館​​,不過能看到其他風格的作品,學習到了知識,也算是不虛此行啦。

蟹道樂本店

       據說蟹道樂這家總店已經有50多年曆史了,由於中國遊客的追捧,尤其是晚餐,預訂都沒有位子。還好我們是中午過來,而且也剛剛開始營業不久,沒啥食客。大廳中水族箱裡的螃蟹們在吐著泡泡,最上層是北海道產的毛蟹,中間是俄羅斯產的帝王蟹,下面的就是雪蟹(松葉蟹)什麼的吧,有些傻傻分不清。

       研究了半天菜單,上面並沒有註明到底哪種菜是用的哪種螃蟹,反正全蟹宴就是。我們點了一份最貴的會席料理套餐,因為裡面還不包含全部菜式,就另點了一套便宜一點點的套餐互補了一下。

蟹肉茶碗蒸

蒸蟹腳

蟹肉刺身

烤蟹腳

鹽焗蟹腳

蟹肉小火鍋

蟹肉釜飯

焗蟹肉通心粉

       上面的照片只是兩套會席料理中的一部分,烤、煎、焗、炸、蒸、煮、蟹生、壽司、肉羹、天婦羅、拌飯……反正能想到怎麼整的方法差不多都給來了一遍,最後還上了道現場研磨的抹茶冰淇淋做餐後甜品。待我們努力干掉這一大桌子的螃蟹宴之後,身為廣東廚師的K同學慢條斯理地說:“還是我們的大閘蟹好吃啊! ”我差點一口老血噴湧而出……不過平心而論,說起肉質鮮美、膏膩黃肥,海蟹再怎麼也比不過淡水大閘蟹的(上海有名號的大閘蟹老店裡也會看到大批日本老饕專門組團去解饞的)。但是,無論日本毛蟹還是帝王蟹都還是有它獨特的味道,我們這樣吃其實就有些類似吃個熱鬧,以後有機會試試專材專做,才更能品嚐出它們的美味吧。

立食的串兒店

        聽說在大阪東西很便宜,最適合買買買,可是我想來想去也不知道除了藥妝還有什麼需要的東西,何況後面還有很長的旅途。結果就兩手空空,拖著K同學隨便亂逛。走累了想坐地鐵回酒店,卻趕上了傍晚的高峰時段。猶豫徘徊間發現許多像是跑通勤的白領模樣的男男女女都走向地鐵通道旁的一個小側路,我的好奇心大起,跟著走了過去。原來這裡連通著一大片小食肆群落,他們是來解決晚飯問題的。於是我們也決定入鄉隨俗,在此吃晚飯,消磨一下時間錯過地鐵的人流高峰。

       可是仔細一看,幾乎每家都巴掌大的小門臉兒,裡面的人都是站著吃飯、站著喝酒的!這樣太有違我的認知了,我小時候家里大人會講騾子、馬才會站著吃飯,就是教育小孩子要坐好穩穩地吃飯的意思。

立吞的小酒館

        之前還在日本看到過有那種細長的立食(意為“站著吃”)的店面,操作台外面加一條大長板子當是飯桌,人們從一側門口的機器上點餐付款,主要就是麵條、蓋澆飯什麼的,然後一字排開站在板子前吃,吃完自己從另一側出去,完全是單行道,我就嘆為觀止了!好吧,日本地方小,寸土寸金的我勉強能理解,但這次我又見識到了更新鮮的:又不是雞尾酒冷餐會,專門跑去站著喝酒的各位,局促成這樣還要喝,恕我實在理解不能。當然也在此學會了一個新的日語單詞“立吞”(意為“站著喝”)。

章魚小丸子店

        在通道裡找了半天,都沒找到能坐下吃飯的地方,好在這裡是大阪啊,當然不至於餓著誰,K同學先吃點兒章魚小丸子墊墊肚子啦,嗯,這個可以站著吃。其實仔細看可以看到他前面有個巴掌寬的小木台,那個就是桌子,下面還有小鉤子,是方便食客掛包什麼的,很是貼心哈。

打卡大阪

明天,我們出發去下一站,那麼,下次再見啦,大阪!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