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西佘山。

访客 1.8K 0

2021年2月17日,年初六,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下午2時許結束上海青浦區練塘古鎮之旅。見還有點時間,我決定轉往松江區佘山來一次牛年登高。

佘山國家森林公園分東佘山和西佘山兩部分,當然廣義上還包括天馬山、小崑山、辰山等。我幾次到佘山,只去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並勝的西佘山、天馬山,其他地方則並未去過。此次去佘山,時間有限,我還是選擇只登西佘山。

乘車沿沈磚公路而行,在龍源路下車。沿林蔭新路北行,轉外青松公路,過東佘山。

繼續前行,前往西佘山。本想從西佘山東大門入園,但此門只出不進,遂繼續前行至北大門進園登山。

西佘山海拔97.2米,自然風光固然不錯,更勝在山麓的秀道者塔等古蹟和山巔的佘山天文台與天主教堂。

來到秀道者塔前,此塔又稱聰道人塔,始建於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984年),塔高20餘米,七層八面,造型挺拔優美,是佘山一處著名古蹟。

塔前還有石馬等神道石雕,吸引不少游客駐足流連。

繼續登山,腳步輕健,很快就來到山巔的佘山天文台。

佘山天文台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被稱為中國第一座天文台,是我國最早的現代意義上的天文台。

佘山天文台為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所建,具有歐洲建築風格,裝備了一台法國製造的當年“遠東第一”40厘米雙筒折射望遠鏡,也是我國最早的天文望遠鏡,百年來拍下了7000多張珍貴的天文照片,為我國積累了大量珍貴的天文資料。

天文台樓前,放置了渾天儀、日晷等古代天文儀器。用不銹鋼和漢白玉製成的兩台日晷,可以根據太陽的影線測定白天的時辰和春夏秋冬四季節氣。

近年在佘山天主教堂西首又建造了一座天文觀察台,內部安裝有直徑達164厘米的光學天文望遠鏡,台中還有兩架激光望遠鏡、射電望遠鏡、直徑156厘米的光學折射望遠鏡等先進儀器設備。

佘山西側就是佘山標誌性建築天主教堂。

佘山天主教堂始建於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主體建築聖母大殿始建於1925年,經十年翻造擴建,1935年建成,成為“遠東第一大教堂”和東南亞第一大教堂,佘山也因此成為國際上聞名的天主教朝聖地。

來到聖母大殿前,見教堂在內部維護,不對外開放。好在數年前我進入過教堂內,坐在堂內欣賞過殿內外風光。

站在西佘山山巔遠眺,山下別墅鱗次櫛比,房比樹多,景色已不佳。

下山來到佘山南側半山腰的佘山天主堂中堂。

這裡在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始建時僅有五間平房,為佘山天主堂傳教士休養憩息之所。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重建,堂內可容500多人。

下到山麓,時已過下午4點半,佘山東大門已關閉。遂按指引,從附近小邊門出園,離開西佘山。


標籤: #自由行 #松江 #佘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马山 #秀道者塔 #佘山天文台 #佘山天主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