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五日時光(二)阿育王寺、天童禪寺。

访客 3.3K 0

一場突發的疫情徹底打亂了人們的生活,讓出遊變成一種奢望,但可以有大把時間,整理一下之前未被記錄的旅程。

此行,獨自一人,以寧波為中心,花了五天時間,把寧波及周邊玩兒個大概。具體行程:寧波(2017,9,14,)——東錢湖——阿育王寺——鐵佛寺——天童寺——溪口——雪竇山——前童古鎮——石浦古鎮——寧波(2017,9,19,)。


阿育王寺

從東錢湖到阿育王寺約20公里,駕車半小時。

阿育王寺始建於西晉,至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宋時為禪宗五山之一,素有"東南佛國"之稱,中國現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因寺內珍藏佛國珍寶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及玲瓏精緻的捨利寶塔而聞名中外。

阿育王寺有兩個,一個阿育王寺位於寧波市鄞州區五鄉鎮寶幢太白山麓華頂峰下,另一個阿育王古寺在北崙嘉溪村。其實阿育王寺倒是真正的古寺,而阿育王古寺卻是於2008年在原址重建的。我們一般到的都是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建築宏偉、佈局規整。中軸線上依次排列天王殿、大雄寶殿、舍利殿、藏經樓;左側大壇、雲水堂、祖師殿、碧梧軒、拾翠樓等;右手鐘樓、念佛堂、先覺堂、大悲閣、養心堂;西塔、東塔分立兩邊。


山門古雅靈動,小巧精美。

進得山門才知道,這裡不收門票,在當今一切向錢看、將寺廟作為賺錢工具的國內各地幾乎沒有,內心不由得多了幾分敬重之情。

山門旁側妙喜泉碑碣和八吉祥地碑碣。“八吉祥地”為原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所書。


過了放生池是天王殿。


天王殿內趙樸初先生題寫“八吉祥地”匾額。像這種匾額碑碣還很多,比如大雄寶殿前屋簷下乾隆御筆“覺行俱圓”、舍利殿前上方宋孝宗的“妙聖之殿”等,都非常珍貴,可惜沒有拍下來。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前,兩顆巨大香樟粗壯挺拔、枝繁葉茂、遮天蔽日,給古剎平添了幾分肅穆。


舍利殿,內珍藏釋迦牟尼真身舍利,據我所知國內僅北京八大處靈光寺供奉有佛祖真身舍利,再別無他處。


鐘樓。

阿育王寺氣勢恢宏、殿宇巍峨、建築精美、水清林幽,不僅是佛國聖地,更是一處頤養身心、陶冶性情之所。



寺內有東西兩座古塔,實際能看到的是三座塔,還有一座是水塔。

西塔始建於唐,元時重建。1979年修繕時,在塔頂發現一座舍利塔,彌足珍貴。


羅漢堂在東塔北。



近些年又增加了一些新建築,希望這座千年古剎一直能潔身自好,別被銅臭氣玷污,留住清淨之身。

天童禪寺

天童禪寺距阿育王寺很近,開車十幾分鐘便到。


天童禪寺座落在距寧波市東二十五公里的太白山麓,創建於西晉永康元年,興於宋、明二代。寺中琳宮梵宇,首屈一指。天童禪寺禪意深遂,宗風遠播,又是日本曹洞宗祖庭,歷代法門龍象輩出。

現今,連同太白山麓、天童禪寺,形成一個集森林、寺廟、溪流、草地為一體的天童風景名勝區。

第一道山門-伏虎亭。

第二到山門-古山門。

山門內兩側清江南提督徐傳隆題"龍飛鳳舞”石刻。


古香道石徑林深,千百年來,一直是虔誠信徒上香祈福之路,記錄著古剎的榮辱興衰。

香道上的石刻很精美。

森林、古寺、奇石、草地構成一幅唯美圖畫。

過景倩亭到達天童禪寺。

古寺掩映在青山環抱中。

天童禪寺現存基本上保持明時的格局。整個建築群體佈局嚴密、結構精緻、主次分明,疏密得體。雄偉高大的天王殿、佛殿、法堂、藏經樓、羅漢堂等主體殿堂,依山勢坐落,一殿高於一殿逐步高升,氣勢磅礴。各殿堂均按我國古代傳統建築形式,重簷疊閣,畫棟雕樑,莊嚴而古樸。

天王殿、佛殿、法堂、藏經樓位於中軸線上。

佛殿前,一棵唐時的古柏依然生機勃勃。

廣玉蘭翠綠盎然。

東西兩旁,新新堂、伽藍殿、雲水堂、自得齊、立雪軒和客堂、祖師殿、應供堂、靜觀堂、面壁居等十幾個僧房客寮對稱分佈。另還有鐘樓、東西禪堂、戒堂、如意寮、御書樓、庫房、先覺堂、長庚堂、東桂堂、方丈殿等建築十餘處,構成了一個蔚為壯觀的建築群體。所有殿堂樓閣均以長廊連接,晴天不曬,雨天不濕,足可見建造者的匠心獨具。

回程的路依舊林木成蔭、溪水相伴,古塔依依、遠山如黛。

(完)

標籤: #美食 #摄影 #自驾 #人文 #自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