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溫馨小提示:
️慈城內一共有7個收費景點,我買的是聯票比較最划算,一張門票可以打卡七個景點:孔廟、校士館、縣衙、馮岳彩繪台門 甲第世家。
進入慈城不需要門票,小景點需要單獨購票 慈城縣衙: 25元/人,適用通票和聯票 校士館票價 :15元/人,適用通票 馮俞宅票價:40元/人,適用通票和聯票 馮岳彩繪台門:30元/人,適用通票和聯票 甲第世家:20元/人,適用通票 孔廟: 20元/人,清道觀:30元/人,
可以體驗明清時期,人們從求學、科舉、仕途、歸隱。
慈城古縣城地址:寧波市江北區慈城古縣城 門票:適用通票 交通:339路至慈城東門口或東山村、334路至慈城南門或自駕
️穿衣指南
我是4.16號去的,最高溫度有28度,最低溫度12度,所以小伙們不要根據最高或最低溫度帶衣服哦,我帶了一件大衣在晚上游玩時還是派上用處了哦!
吃·慈城.歇心界
飽了眼福飽口福,寧波素以年糕出名,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慈城古縣城的年糕及其軟糯卻不粘牙,非常好吃!在這裡年糕不光可以成為主食,還可以成為一道菜餚,在這裡我吃了肥腸年糕、牛肉年糕、鱔魚年糕、三鮮年糕等,才開始以為會是黑暗料理,聽著就感覺怪怪的,但是誰料想吃完之後還會吃第二頓第三頓呢,這樣足以說明這裡的年糕做的好吃。
除了當地的特色年糕外,慈城內還隱藏了一家以素為主的高端餐廳歇心界,聽上去略帶寡淡的素食,我第一次吃這樣的素食,便被深深吸引,還跟朋友開起玩笑說道:這樣的素餐讓我吃一個月我也願意的。
主食意麵採用三文尼麵粉全手工製做而成,加入雪菜豆瓣和青醬配入高湯做出來的麵條十分清爽有韌性!
素鵝肝素鵝肝醬用腰果、鴨蛋黃、茄子作為原料,把有食材放在一起用手持粉碎機打碎製做而成,還鳳梨和冬筍丁草莓、蘋果絲做配菜,做出來的味道像極了鵝肝!
這道甜品,用青豆泥、沙拉醬、樹莓脆片、堅果粉末製作面成,外表看似冰淇淋,實者是非常健康的食物,入口即化,好吃不長胖
包括還有冬瓜牛奶湯,不油不膩,非常好吃
住·聚寬書院
都說慈城風水好。
在對慈城“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風水格局猶贊下,文人學士對於這個小小的城郭的審美也愈顯持久和深刻。然而對於更多的普通人來說,它只是一個美麗且安靜,有很多老宅子,適合遊賞和小住的古鎮罷了。
這次來慈城,預訂了慈城鎮太湖路35號“聚寬書院”,我定的是1024一晚的房間。
聚寬書院是一家傳承中華文化的民宿,跟其他的民宿完全不一樣,在這裡可以喝茶聊天,可以體驗活字印刷術,也有書法室,可以修身養性靜心
慈城最好的房子都是院落形式的。
擁有院落的,以前都是大戶人家,他們可能是官員、富商、鄉紳,或者家境殷實的文人。今天我們要帶大家去的,就是坐落於慈城古鎮太湖路上的一個院子。確實地說,是一個書院
這是一家以書院文化為主題的高端精品民宿。
一家民宿取名書院,書院有13間書香氣十足的客房,陳設簡潔卻雅緻考究,從配套設施到洗漱用品的佈置都頗為用心。
客房的名字也有大講頭——明謙、明乾、明禮、明有、明吉、明善、明德、明坤,皆來自《周易》,蘊含著美好的品德寓意。
聚寬書院,毗鄰慈城孔廟及古縣衙,原本是明朝萬曆進士、翰林馮有經的故居。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聚寬書院的名字取意便來自於《周易·乾》。
四合院中間的四個房間,名字更別緻:元始、亨通、利美、貞祥。名字裡的元、亨、利、貞,取意自《周易》乾卦之四德:“物生為元,長為亨。成而未全為利,成熟為貞”,代表人生四個非常好的狀態。
這個宜居、宜學、宜修的書香小院,骨子裡潛藏中國精神和江南氣質,給你從身體到靈魂都安排了一個美好的棲息地。
玩·慈城.江南第一古縣
“慈城”史稱“句餘”、“句章”、“慈溪城”,現被稱作“慈城古縣城”,位於寧波市江北區西北部。
慈城古縣城歷史悠久,先後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首個慈孝文化之鄉、中國年糕之鄉、全國文明鎮、全國特色小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榮譽獎等“國”字榮譽。
慈城也真是塊寶地,既有千年古城的靈秀,又有現代都市的開放。二者結合,生活起來非常舒適,我也在每位慈城本地人的臉上看到了滿滿的幸福感。連步伐都是不緊不慢,不匆忙也不散漫,這大抵就是我尋覓的理想中居住的環境。
慈城的歷史也非常悠久,它建城於二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時期。距今已有兩千年曆史了。
漫步慈城,從孔廟、縣衙,到官宦宅第,穿梭於寺、廟、觀、壇、殿、堂這些明清建築間,感受歷史的回音。
來慈城建議早上來哦,因為裡面景點古蹟眾多,全部走完需要一整天,其中,解放路是古城的中軸線,慈城的街道三縱七橫、孔廟和慈城縣衙都處於這條中軸線上。
慈城孔廟坐落於縣城正中位置,沿解放路走十分鐘左右即到。斑駁的紅色宮牆,古樸幽遠,孔廟大門處矗立著一方下馬碑,上書“一應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以示對聖人孔子的尊敬。
慈城古縣衙----歷代縣府辦公地 慈城縣衙創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為慈溪第一任知縣房琯所建,已有1200餘年的歷史,也是江南地區規模最大的古代衙署。現存的縣衙是在原址上按照《慈谿縣志》上詳圖重建的,當中是縣衙的大堂,兩側“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房,整體佈局嚴謹,層次分明。
縣衙內最珍貴的是二堂前一段唐代的磚砌甬道,刻有“通十四年”的銘文磚,可見年代之舊。
慈城校士館 遊慈城,校士館是必到之所,校士館也稱試院,民間又稱考棚,是科舉考試之地,校士館曾經是古慈溪縣的驕傲,也是慈城歷史上人才輩出的生髮之地,學者高官更是不計其數,所以慈城又有“鼎甲相望、進士輩出、舉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譽。
時光停留,不再是過客,人們都說她代表了一個時代、一個文化的縮影,5個狀元、3個駙馬、519名進士、1000多名舉人等,他們的仕途都是從這裡開始,走過深巷,側耳傾聽,琅琅書聲依稀可聞。
甲第世家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即公元1522年至1566年間,宅院坐北朝南,由台門、二門、前廳、後廳及左右廂房組成,是寧波明代晚期居民建築的典型。因主人錢照、其子錢維垣、其孫錢文薦等一門數人登第,故稱“甲第世家”,並請當時的大才子文徵明題匾。
馮岳彩繪台門,為明嘉靖南京刑部尚書馮岳故居,為萬曆帝所賜建,台門所有梁、柱、枋、額、斗拱上都有粉彩的“孔雀牡丹”、“鶴”、“荷花葉”圖案,部分鬥柱上還有龍、鳳、麒麟、靈芝、如意等透雕木刻,門前照壁一座,原有石獅一對。
馮俞宅以前慈城裡的大戶人家,由馮宅和俞宅組成,此宅建築年代大致為乾隆晚期,至今保存比較完整,大門為朝東為屋宇式台門,大門右側山牆置一大“祿”字石花窗,入門樓為弄,一狹長天井,正面有一磚照壁,弄之北側是三間兩弄的邊廳,明間為抬樑式,弄之南側為一三合院,二座門樓及照壁上保存的磚雕保存甚好,斗拱做法規整,裝飾題材簡潔有清乾隆時代的建築特徵。
該台門從建築風格與構造特徵看是典型的明代原物,保留了明代中晚期南方民間高級建築彩繪的構圖、用色與繪製工藝等相關歷史珍貴信息資料,是現存為數不多的明代南方建築彩畫實例之一。
馮岳彩繪台門是母親的藝術展館所在地,共有六個展館,分別是女紅館、刺繡館、紡織館、藍印花布館和傳習館,以上主題藝術展館涵蓋了國際頂級華人藝術大師們的精心之作,在欣賞藝術品的同時,也可體驗傳統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