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塔,梅李最古老的寶塔。

访客 3.6K 0

★旅遊地點:常熟梅李聚沙園之聚沙塔

聚沙塔是千年古鎮梅里的一座標誌性著名古塔,全稱是“聚沙百福寶塔”。上次來的時候,因為時間有些晚了,沒能看到寶塔全貌,一直被我引為憾事。這次從沙家浜返程,路過梅李,忍不住又轉了下去。

雖然以前來過一回,但輕車熟路是不可能的,只能全程跟著導航的語音提示走。自從用了導航,認路的本事也降得厲害,離開導航,簡直就是兩眼一抹黑啊!

穿過熟悉的盆景園,還是記憶裡的模樣。雖然蘇州盆景在全國都是知名的,但我對於它們的鑑賞能力實在小得可憐。再加上擔心聚沙塔早早地關門,所以稍作停留就直奔折橋。印月榭就在湖畔,是前往聚沙塔的必經之路,忍不住又轉了一小圈。湖對岸,就是聚沙塔的所在地了。

隔著湖,聚沙塔秀麗的身影就映入了眼簾。倒影在湖里很完整,讓人彷彿看到了地上水下的兩座古塔。周圍的建築都是平房,因此聚沙塔便顯得鶴立雞群,一枝獨秀。塔身並不臃腫,帶著江南特有的秀氣。

聚沙塔是八面七級的式樣,塔身是青磚扁砌的實牆,塔室是正方形的,底層正方位開著門。不過待我興沖沖走進去的時候才發現,樓梯口被攔住了,根本不能登塔。看來,想要登高望遠,一覽梅李古鎮風貌的願意注定只能落空了。還以為上次是入園太晚,所以沒能登塔,原來這座塔本身就不向遊客開放第一層以上部分的。

沿著聚沙塔轉了一圈,只能看到底層的建築。雖說這座塔是邑人錢道者建於南宋紹興年間的,不過明朝崇禎年間就進行過修葺,更換了塔頂的覆缽。清朝康熙、乾隆年間也曾兩次大修,只是後來年久失修,解放後塔身已經向東北傾斜出一米有餘,塔頂塌落,第七層只留下殘壁。到1997年重新修整,也重新刷過了漆,看不出有斑駁的歷史感。

想來梅李聚沙園之所以能躋身4A景區,就是因為這座塔吧?畢竟是常熟建成年代最早的寶塔,歷史文物價值最高的倒不是塔頂,而是底座部側的原砌築件,這可是國內獨存的。只是不學文物不懂建築的我們,看不出其中的奧妙而已。

塔院裡還有一座法雲堂,裡面陳列著國內名塔的模型,稍稍一看,就能認出著名的北京白塔、西藏的喇嘛塔、西安的大雁塔、杭州的六和塔……每一座塔前都有一塊說明的牌子,時間如果盡夠的話,可以看遍咱大中國的名塔。

四周有長廊,自然少不了碑刻。對於書法愛好者來說,這裡應該會值得逗留。不過對於外行來說,這些龍飛鳳舞的字,要認個齊全都是困難,更別提欣賞了。果然,沒文化的人真是悲哀啊!

塔院果然閉院較早,工作人員鎖門的時候,我看了一下時間,還不到四點呢!幸好公園的其他景點還沒到閉園的時間,還有時間把這座不大的園林走個遍。

孝愛長廊確實是很長的,文字和繪畫表達的都是孝愛的主題。雖然有些意思,但並不是這裡獨有的。

倒是盡頭的山水小景佈置得精巧漂亮,假山疊石,登亭遠眺,不遠處的聚沙塔在水中的倒影挺拔秀美。

“蓮峰談藝”就是這座造型別緻的假山,所以一側的池塘就被稱為蓮花池,想來到盛夏時還會有蓮花開放。不過看介紹,說的倒是這座假山猶如蓮花台。談藝指的是梅李才子徐禎卿研著的《談藝錄》,倒未必是在聚沙園完成的吧?

在大門口也有一座假山,是由太湖石規程而成,後面是天然池塘,這裡被稱為“屏山聽泉”,想來曾經的曾經,這裡是有泉水叮咚的。


標籤: #自驾 #自由行 #穷游 #省钱 #周末游 #常熟 #梅李聚沙园 #聚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