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吳中 | 這個採摘季,在金庭實現枇杷自由。

访客 7.9K 0
天數:3 天 時間:5 月 人均:2000 元 和誰:和朋友

對江南,我的印像大概還只停留在亭台樓閣、小橋流水

還只識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殊不知,這裡也有縹緲峰上俯瞰太湖的煙波浩渺

這裡也有明月灣古村悠久綿長的歷史

這裡也有地下溶洞的光怪陸離

趕上枇杷成熟的季節,還一不小心在這裡實現了枇杷自由

這裡是金庭,太湖第一大島

3天2晚,我們在這裡度過了一個神仙假期!

金庭,是太湖中的第一大島,也是中國內湖第一大島。身處江南,不乏清秀俊美,但也有石公山三面臨湖一面靠山壯美,也有太湖七十二峰之首的縹緲峰的氣勢萬千,還有“天下第九洞”的林屋洞地下奇觀。當然,在這裡也可以做一枚幸福的吃貨,在秉常枇杷基地,輕易的實現枇杷自由。

這就是金庭,千面金庭,百般喜愛。

 

石公山,太湖風光最佳觀賞地

石公山,位於金庭石公村的最南端,是深入太湖的半島,三面環水,一面背倚叢林。論山高,石公山只有49.8米微不足道,論山勢,青翠的山色為它披上了俊美的外衣,也談不上險峻。但它卻因身處太湖,三面環水,也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景緻。

這裡是太湖賞月的佳處,這裡也是太湖石的最佳觀賞地。清朝文人沈盼曾說:“太湖七十二峰,名者八九。包山之勝數十,石公最著。 ”

石公山,舊時山前湖邊有兩塊奇石,因為形似一對老翁和老嫗,稱為石公和石婆,從而得名“石公山”。

進了山門,我們就順著右手邊的山間步梯,依山而上。因為石公山不高,山間綠意叢叢,這裡更適合悠閒愜意的散步,於行走間,看盡無盡的湖光山色。

一路盤山,都是這樣悠然愜意的小徑,眼前是滿滿的綠意,鼻腔裡,則是來自大自然的清香饋贈。

石公山三面環水,太湖,是石公山最大的看點。一路爬山,我們可以一路看過太湖的美景。

近前,湖光山色舉目入畫,遠方,茫茫太湖水天一色。因為太湖上的水氣很大,陽光晴好的時候水氣升騰起來,陽光下再轉為水蒸氣,所以無論艷陽天還是煙雨濛蒙,太湖的湖面上看起來都蒙著一層薄霧,“煙波浩渺”這個詞,用來形容太湖,也最恰當不過了。

往前走,我們就來到了歸雲洞。歸雲洞是石公山的一個地質奇觀。它是一個天然的石洞,洞高一丈有餘,舊時因有一條形似白雲的鐘乳石懸掛於洞口,如雲方歸,故而得名歸雲洞。

現在洞內供奉著一尊送子觀音,它的獨特之處在於,洞內的太湖石當中包裹著一塊墨石,而這尊觀音就是用這一整塊墨石鑿製而成的,據說也非常的靈驗。

所以,歸雲洞的香火很旺,有很多祈福的人將願望懸掛於樹枝之上,久而久之,也成了一處美妙的風景。

在石公山,不僅可以賞湖,還可以看石。石公山是太湖石的原產地。褶皺豐富、凹凸起伏,紋理縱橫、四通八達是太湖石的獨特之處,嶙峋的怪石組成的一座座山峰,掩映在一片片的翠綠中,也是石公山的美妙之處。

從歸雲洞繼續上山,不久,我們就可以看到眼前山上一左一右的“來鶴”和“斷山”兩亭,是在石公山,最不容錯過的風景。

繼續往前走,就是一線天。它也是天然形成的奇景,因地殼運動產生斷層而形成,兩個石壁之間,石縫狹窄,僅能容納一人通過,攀登而上,台階非常的陡峭,而身在其中,抬頭望天,就可以看見兩山夾一縫形成的“一線天”奇景了。

這處“雲梯”,因為山壁上有天然的不規則的石磴,故而得名云梯,它也是石公山的三大地質奇觀之一。由斷裂活動造成的陡崖,一塊略傾斜的巨大石壁直衝山頂,非常的壯觀。

石公山的另一個奇觀---明月坡,這是一整塊太湖石,如此之大的太湖石,還真是讓我為之震驚。它南高北低,傾斜入湖,面積很大,大概可以容納千餘人,據地質學家考證,據說這塊岩石的年齡已有3億年。

而它擁有的“明月坡”這個浪漫的名字,也是據說曾經吳王曾攜西施在此賞太湖月色,浪漫至極,而這裡,也是古吳的遺跡了。

除了賞湖觀石,石公山上的每一處小景,都有著幽幽的禪意,山不在高,沉浸其中,用綠色洗眼睛,眼前的每一處風景,都打動著我,愛了愛了。

我尤愛這座移影橋,橫跨在山間的兩個斷層巖壑之上,望出去,就是縹緲的太湖,意境不要太美。

遠遠看去,移影橋像是懸浮在兩山之間一般,經過的時候不大引人注意,但從一線天卻有一條小路聯通過去。悠然的山間小路,牌坊上精緻的雕刻,每一個小細節,都值得品味、推敲。很愛,這樣的美!

 

遊玩tips:

石公山很適合悠閒的行走,慢慢品味它每一個細節的美。建議時長2-3小時,門票50元,開放時間:08:00-16:30。

 

明月灣,太湖古村的歲月靜好

明月灣,是太湖畔的一個古老村落,依山傍湖,三面群山環繞,終年蔥綠蒼翠,深得桃花源之意境。

它雖沒有熱鬧集鎮上的繁華街巷,也沒有精緻的亭台樓閣,卻帶給我們土生土長的江南水鄉的古老村落最原始的模樣。

明月灣的名字,來的浪漫詩意,有說是曾經吳王夫差曾攜西施來這裡賞月,故得明月灣,也有說因村子三面環水,整個村子看起來形似一輪彎月,故得明月灣。而無論它的名字出處哪裡,都總少不了一些浪漫唯美的意味在其中。

在明月灣,我們可以看到江南古村最原始樸實的模樣,當然,我們也可以在這裡懷古。

明月灣有五古,這第一古,就是位於村口的古香樟樹。據說樹齡已有1200多年,它就栽種在明月灣的村口,陪伴古村一同成長,見證了古村的千年曆史。

現在,它依然枝繁葉茂,是村民們最愛的納涼地,而於我們遊客看來,古橋、流水、烏篷船,大大的香樟樹,傳說中的歲月靜好,不也就是眼前的這幅畫面嘛!

明月灣的第二古,是古石板街。它主要由入村口的南北兩條長街,由西向東漸次升高,曲折並行。另有貫穿村中心的兩條長街與之垂直相交,形成“井”字形,也俗稱“棋盤街”。

明月灣的古石板街建成於清乾隆年間,可謂相當的有歷史了,與明月灣村共同成長起落,信步村中,也許,你不經意間的,就走在了一段段的歷史上。

在這裡有“明灣石板街,雨後穿繡鞋”的民諺,大抵也是訴說石板街的古老故事。

明月灣的第三古是古宗祠,明月灣有鄧秦黃吳四大姓氏,大多是北宋南遷時隱居到西山的,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宗祠,大多建於清代乾隆年間,體現了中國古代從下至上都一直保有信奉的宗輩觀念。目前對外開放的有3座,分別是黃氏、秦氏、鄧氏,黃氏宗祠目前是村史館,秦家宗祠是范蠡文化館,也是一個財神殿,鄧家宗祠是暴式昭紀念館。

古宗祠一般都採用的是三進堂屋結構,遠遠的從門外看去,一格套進一格,也充分體現著我國古代建築藝術之美。

明月灣的第四古是古民宅,在村內有大大小小的古民宅10座,皆是明清時代的所建,保留至今,的確可以稱之為村里的寶貝了。

禮和堂是村里大戶吳家二房的老宅,採用最具代表性的門廳、門樓、天井、大堂、堂樓及書房花園的構造。雖然身處江南幽幽小村落中,該有的庭院規制卻一樣都不能少,古代江南的富庶,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也有一些家境一般的老宅,看起來,就相對簡樸了許多。前後兩進,第二進為樓房,樓上臥室、樓下廳房,佈局緊湊,卻更富實用價值。

明月灣的第五古,也是最後一古,就是古碼頭了。從古香樟樹的那個村口進,在這個牌坊的村口出,過條馬路,就可以來到古碼頭了。

古碼頭從村里一直延伸入太湖,時間年代已無從考證,現存碼頭的基礎部分是宋代建築,表麵條石是清乾隆二十一年由村民集資鋪設的,一磚一瓦,都歲久綿長。

古碼頭從明月灣村一路延伸至太湖,是古代明月灣與外界溝通的最主要的水上通道,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裡都美如一幀風景。

從村內往太湖方向看碼頭,橋的拱洞可以形成一個天然的框架結構,拍出很好看的照片,而碼頭上的那幾棵古樹,也充滿著年代感,據說,這裡也是爆火的電視劇《都挺好》的取景地之一。

古碼頭斜向伸入太湖之中,不僅方便進出港口的船隻,還能擋住太湖風浪對港內停泊船隻的衝擊,而這裡,也是太湖日落的最佳觀賞地,天氣晴好的時候,據說可以看到絕美的太湖夕陽,而我們那天……看了個寂寞😭所以,選擇碼頭的一隅臨湖而坐,腦補一下那絕美的太湖夕陽美景吧~

明月灣的五古,就像是攻略上的必打卡,而於我而言,我更喜歡古村內那一個個不知名的小角落,那一個個平常人家生活的小細節,反倒是它們,帶給我一個更生動、更溫暖的明月灣。

我喜歡那靜謐小河上被壓彎了枝條的石榴樹,也喜歡古宅上那掛起的一串串紅燈籠。

我喜歡一條不經意看到的小巷和巷內開的正旺的繡球花,也喜歡那不經意闖入鏡頭的挑著擔子跑營生的老鄉。

我喜歡家家戶戶晾曬著魚乾的生活瑣碎,也喜歡枇杷成熟的季節,推開吱呀的木質門窗就可以看到滿枝頭金黃枇杷碩果累累的畫面。

我喜歡明月灣的古蹟古物,而我也更愛這樣生活化、這般生動的明月灣!

江南的清明節是一定要吃青團的,殊不知,在明月灣,青團是日常一般的存在,剛好趕上一鍋剛出籠的青團,一口下去,是濃濃的江南水鄉的幸福的味道。

再配上一個炸蘿蔔餅,樸實的小吃,卻有著最美妙的味道。

滿大街成熟的枇杷,所以,帶一瓶特產枇杷膏走吧,絕對真材實料貨真價實。

五月中下旬正是枇杷成熟的好季節,太湖金庭正是我國著名的枇杷種植基地,在明月灣,家家戶戶都種有枇杷,豐收的季節,滿院的金黃,那大概是鄉親們一年之中最幸福的時刻。

所以不妨可以選一戶農家,來一場歡樂的枇杷採摘,邊採邊吃,在這裡,實現枇杷自由!

金黃的果子,滿滿的汁水盈溢。豐收的喜悅,原來不僅僅是書本上簡單的一句描述,當胸前的籃筐滿溢時,我才真正感受到那種快樂,在明月灣,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枇杷自由!

 

遊玩tips:

明月灣是一個古村落,建議休閒遊,注意這裡都還居住著原住民,所以一定要注意旅行中的文明舉止,輕聲言語,不要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門票40元,建議遊覽時長2-3小時,建議下午前往,遊玩村子可以去古碼頭守候一場最美的太湖日落。

 

羅漢塢,古寺與青種枇杷示範基地

來到了金庭,才知道這裡是枇杷的故鄉。這裡尤其生產青種枇杷,以秉常村的羅漢塢尤為最。如果你覺得在明月灣的採摘還不夠過癮的話,那不妨就來羅漢塢吧,在這裡享一場有關於枇杷的視覺盛宴!

羅漢塢是秉常村的自然村,雖然我們是為了枇杷而來,但一入村口的這兩隻粗大的樹幹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注意。它就是金庭著名的“藤樟交柯”。

它是位於羅漢塢村口的兩株千年古樟樹,它們被同一株徑粗60餘厘米的古紫藤纏繞,遍體瘤癤,似雲龍戲珠,蔚為壯觀,被稱為“藤樟交柯”,可以說是羅漢塢的一張名片。

而在藤樟交柯的身側,還有一個羅漢古寺,深藏在一片青翠的山林間,環境清幽。它始建於五代後晉天福二年,寺內有16尊童子麵石刻羅漢,有盛唐遺古的風範。

在羅漢寺的身後,就是著名的秉常枇杷示範基地了。金庭盛產青種枇杷,而這裡,就是青種枇杷的示範基地。漫山遍野的幽幽綠意中點綴了點點的金黃,彷彿回到了青種枇杷的大本營,豐收季的這裡,是真的美出天際哇~

洞庭枇杷,始載自唐代晚期,分佈於洞庭的東、西山。東山盛產白玉枇杷,而西山,也就是我們今天的金庭,盛產的就是這種青種枇杷。它因成熟時果蒂還泛著青綠,因而得名。

雖然果皮黃里泛青,但是卻一點也不酸澀。皮薄、肉厚、汁多,果肉晶瑩、肉質細嫩,酸甜可口,總之,我是一口一個的停不下來,愛到不行!

正值豐收季,我們在果園中悠然慢步,偶見樹上採果子的老大爺,或是挑著扁擔準備運出果園的阿姨,雖然一切都是悄然進行,卻擋不住他們內心散發出來的那份來自豐收的喜悅。

成筐、成箱的枇杷整裝待發,這就是果農辛苦一年的希望啊!

 

遊覽tips:

羅漢塢青種枇杷生產示範基地只可參觀,不可採摘,跟老大爺聊天聊到開心,他會慷慨的讓我們隨便吃,但一定要遵從主人的意願,不可強行採摘。

羅漢寺免費開放,可以連同一起進行參觀遊覽。

林屋洞,地下溶洞奇觀&圍觀青梅酒製作

徐霞客,也許所有人對這個名字都不陌生吧~想來,他也是旅行家的鼻祖了,四海遊歷,寫下文章和見識,推廣給眾人,傳播一個地方的美!

而太湖西山島的林屋洞,就是徐霞客首遊的第一站。

林屋洞位於太湖西山島的東北部,在林屋山西部,擁有著“天下第九洞天”的美名。洞內常年保持在22度左右的氣溫,冬暖夏涼,也可謂一大地質奇觀。

林屋洞是石灰岩地下廳式溶洞,洞內廣如大廈,石立成林,頂平如屋,所以稱為林屋。洞內光怪陸離的石頭世界,搭配著燈光的效果,看起來玄幻又神奇。

這個天然的洞口,看起來像是時光隧道,帶著我們穿越。

因為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在溶洞內,還可以窖藏青梅酒,彷彿武俠小說中描述的畫面一般,原來,竟可以是真實的存在。

林屋洞的入口和出口各不相同,繞一圈出來,隨著狹窄的階梯拾級而上,在林屋洞的上面,還有二十餘方古代的摩崖石刻,也都是非常珍貴的歷史古蹟。

林屋洞景區,除了賞溶洞奇觀,它還是中國最大的賞梅基地。當然,我們去的季節不對,梅花自然是看不到的。不過沒關係,在林屋洞,還種植有很多的青梅,而青梅,也是金庭的特產之一。

因為盛產青梅,青梅酒也成為這裡出品的特產之一,口感清香清冽,倒不失為旅行中很好的伴手禮。

在林屋洞,我們也圍觀了小姐姐製作青梅酒的全過程,也是旅行中別樣的體驗。

採摘、清洗、揀選、釀製,小姐姐一氣呵成,動作嫻熟,如行雲流水般順暢優雅,讓我們在一旁圍觀也忍不住嘖嘖稱讚。

當然,青梅酒需要醃製上一段時間,不能馬上喝,而小姐姐給我品嚐的,則是成品的青梅酒,清甜爽口,連平日里受不了白酒刺鼻氣味的我,喝起來也忍不住無限的品味,享受那落口的回甘。

學著小姐姐的樣子,採幾顆青梅,感受來自江南的歲月靜好。

 

遊覽tips:林屋洞景區門票50元,開放時間08:00-16:30。

 

縹緲峰,金庸心目中的江湖

縹緲峰是太湖七十二峰之首,海拔336米,位於西山島的西部,由縹緲峰和水月塢、涵村塢組成。

縹緲峰的名字,就極具武俠小說的英俠之氣,作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它,就是金庸心目中的江湖!

整個縹緲峰景區,其實可以由山上山下兩部分組成,山下有地質博物院和有水月禪寺。山上有望月閣和紫藤長廊。

我們徒步上山,沿著一路的紫藤花廊慢慢登上頂峰,如果是春季過來,一路的紫色,那該是怎樣的浪漫啊~

一條山間小徑直通山峰的最高處,空氣清新美好,山上的負氧含量極高,待久了,大概都要沉醉其中了。

而來到山峰頂端,其實才是縹緲峰的精髓所在。山頂有望月閣,在這裡,可以於縹緲峰的製高點賞太湖三萬六千頃的湖光山色,天氣晴好的時候,應該是讓人心生無限感慨的絕美風光。

然鵝……運氣欠佳,撲了個大霧天登上了縹緲峰,在這裡,也真的是縹緲了!連那晴日里蔚為壯觀的望月閣也迷霧濛濛失去了色彩,而身後的太湖呢?也早已消失在迷霧中。

難測的江南煙雨,即使賞不到湖光山色,也要強撐著打個卡,這一次,我們也在縹緲峰上,縹緲欲仙境。

 

遊覽tips:

縹緲峰有10公里的環山公路和5公里的步行道,可以從涵村塢入口處乘坐專用觀光車或步行到達頂峰,私家車只能停在涵村塢的停車場,不能上山,不想徒步上山的話,只能坐景區專屬的觀光車。

縹緲峰門票60元,觀光車票20元,開放時間08:00-16:30,15:30停止售票。

 

禹王廟,太湖邊上的一品碧螺香茗

我去過不少禹王廟,這次來了金庭才知道,在西山島上,也有一座禹王廟。

禹王廟位於西山島衙甪里古村北端三面臨湖的甪裡洲,追溯四千年,相傳大禹在太湖治水,為了紀念他的功績並祈求年年的風調雨順,後人共建造四座禹廟分佈太湖周邊各區域,千百年的風雨飄搖,西山禹王廟目前是太湖中僅存的一座禹王廟。

整個廟宇黃牆黛瓦,初見便感江南韻味撲面而來,與北方的寺廟不同,南方寺廟在靜穆中,自帶一股婉約的氣質。

可巧,趕上一場留客雨,由淅淅瀝瀝到雨打成線,愈發讓我們沉醉在這江南的煙雨之中,雨天賞景,又何嘗不是一種美妙的心境?

下雨天,留客天,不妨就駐足在這裡,太湖湖畔,品一杯碧螺香茗,看著江南無盡綿延的雨吧~

碧螺春,中國十大名茶,而我們所在的太湖洞庭西山,就是它的主產地。

客隨主便,就在這雨天的太湖畔,品一杯名貴碧螺春的香茗,品茶之清香,感過喉之甜潤,最後,沉醉在它的醇香回味中。

 

遊覽tips:

禹王廟門票20元/人,開放時間08:00-16:30。

 

西山島開心農場,小朋友的快樂伊甸園

不大的西山島,沒想到可以玩的元素竟如此之多。有太湖的湖光山色,有明月灣的古村古巷,有農家採摘的快樂,當然,這裡也少不了屬於孩子們的快樂!

這份快樂,就來自西山島開心農場。景區的大門口,就儼然帶我們進入一個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了!

步入景區,最吸引我們的,當然是那篇粉紅色的沙灘!不但有小朋友玩樂的滑梯、蹺蹺板、鞦韆、吊橋,單只那一片夢幻的粉紅色沙灘,任誰過去,不勾出一顆粉紅色的少女心呢?

夢幻一般的色彩,湖中還能倒影出它的美麗,下一個網紅打卡的新星,即將冉冉升起咯~

除了粉紅沙灘,開心農場的園區很大,深入的往裡走,還有彩虹步道、歡樂小火車、大草坪上的稻草人,絕對是一個可以拍出超多大片的寶藏目的地。

而一定不要錯過的,當然還有景區最深處的小小動物園,各種珍惜動物,都有可能不經意的就出現在你的眼前,帶給我們無限的驚喜。

比如這個在電影《少年派》裡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可愛狐朦。

又比如長手長腳的兔豚鼠和活潑好動的小猴子們~

我最喜歡的,是那兩隻胖墩墩的水豚。可以摘了葉子餵牠們吃,與它們親密互動,兩小只吃起來的呆萌樣,實在是太可愛了!

那面對美食躍躍欲試的小嘴巴,真的是讓人忍俊不禁呢~

繼續往前走,還有大型動物區,有麋鹿,有斑馬,有蒙古馬,有鴕鳥,還有推了毛準備過夏天的羊駝,實在是太太太太可愛了。

動物樂園裡,也還有一些小朋友玩耍的淘氣堡等設施,小朋友來這裡,應該會玩到不想離開吧~

 

遊覽tips:

西山開心農場2021年5月1日才剛剛重裝迎客,門票成人48元/人,1米4以下兒童半價。

 

江南美食,太湖水產,這裡有太多我放不下的愛

臨著太湖湖濱,有很多很有特色的農家菜餐廳,吃農家菜,吃太湖水產,吃蘇浙菜,在金庭,真的是有太多我放不下的美味,即使離開,也久久回味!

“太湖三白”是太湖最著名的水產,我們吃到的最多的日常,口感細膩,味道鮮美,這大概就是守著太湖的口福吧~

太湖蟹,也叫六月黃,是生長在太湖水域的螃蟹,青殼、白肚、金爪、黃毛、體壯是它的特色,吃起來,就是怎一個“肥美”來形容了,哈哈~

太湖螺螄,生長在太湖里的螺螄,味道鮮美,非常的讚!

而除了那些特色,每天被各種魚蝦餵飽,就是我們那幾日餐桌的日常。

當然,也吃了了一些從來沒吃過的鄉味野菜:

茅柴覃,是一種菌類,是太湖邊茅柴山上的特產,只有野生的,人工培育不出來。

地衣炒蛋,這個地衣的學名叫石子覃,長在石皮上面或泥土裡,野生非常珍貴又富有高營養價值的菌類。

還有四葉菜、蘆葦根、桃膠等等等等,真的是雖然身處農家,卻吃出了珍稀與名貴。

當然,地道的蘇浙菜也少不了,紅燒肉、參雞湯、紅燒鰻魚……哎呦,這簡直就是一趟罪惡的美食之旅呀~

 

眷水民宿,讓這趟旅行變得有溫度起來

在旅行中選擇住宿,我更偏愛民宿一些,因為好的民宿更有溫度,更能帶給我如家一般的溫暖。

這次旅行,在金庭,我就邂逅了這樣一家有溫度的民宿--眷水民宿,在這裡,住進太湖的水域裡,在這裡,讓這趟旅行變得完美溫暖。

眷水民宿的地理位置極好,就在石公山景區旁,酒店的室外公共平台探出去就是太湖的腹地,可以說是在這裡,就住進了太湖里。

民宿一共三層,每個房間都是臨湖而居,視野很好,望出去,就是太湖的湖景和石公山的山色。

酒店還擁有自己的小船,七八月荷花盛開的時候,還可以從酒店直接劃上小船泛舟湖面,不要太愜意!

民宿的佈置很溫馨,是我喜歡的調調。

管家阿姨超級熱情又體貼,每天的早飯都變著花樣給我們做,住了3天,竟沒有重樣的。實在是太有愛了。

也正是這樣一間有愛有溫度的民宿,才溫暖了我們的整個旅程,加持旅行的快樂,讓這段記憶,於我,無限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