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地點:蘇州西園寺
西園寺俗稱西園,我年幼時父親帶我來蘇州,曾經給我介紹蘇州的四大園林,拙政園、留園、獅子林和西園。雖然我參觀完西園後,怎麼也沒整明白,其實西園就是一座寺廟,在佛教的地位可能會很高,為什麼會被稱為園林呢?或許這蘇州四大園林,是父親在游完蘇州以後自己點評的吧。相對於一般的寺廟來說,西園的庭院確實很漂亮。後來了解了西園的歷史變遷,才算明白,原來西園在歷史上也是大戶人家的私宅。
西園別名戒幢律寺,始建於元代至元年間,開始的時候名歸元寺,距今已經有七百多年的歷史了。明朝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構築東園,也就是今天的留園,把已經衰落的歸元寺改建為宅園,取名西園。後來徐泰時去世,其子徐溶才又舍園為寺,並於崇禎八年延請報國祥寺茂林律師任住持改名戒幢律寺,俗稱西園寺。經過茂林律師及其後數代住持的努力,西園成為律宗道場,法會盛極一時,成為江南名剎。可惜的是清朝咸豐年間毀於兵燹,只剩下下頹壁殘垣。光緒年間,浙江按察使盛康與吳郡士紳修復,請紫竹林寺方丈榮通和他的弟子廣慧前來主持重建工作,重振寺宇,西園再度成為吳門首剎,也是蘇州地區規模最大的寺廟。
門前有兩座橋,福德橋和智慧橋,都是白色大理石砌就。這兩座橋的行進方式還有一點規矩,從福德橋進入,智慧橋出。我們一臉懵懂,似乎剛剛走的時候沒走對?當然,這也不是既定的規矩,可能有什麼說法在裡頭。
過橋是一座牌坊,面闊三間,石柱覆屋簷,橫額上是“赦賜西園戒幢律寺”,這“赦賜”兩字 ,足以說明西園在官方的地位。兩側的石柱上有一副對聯:“佛日增輝,重開閶闔;宗風振律,大啟叢林”。
河的對面有一塊明黃色的照壁,上面的四個字有些意思“自覺覺他”,我們正在猜度其意思,旁邊有位遊客給我們釋了疑,說是大乘菩薩覺悟的佛法,也能使眾生覺悟。其實我們隔河看到的是照壁的背面,正面應該寫著寺名。
過牌坊是山門殿,由三扇門並列組成,正上方是“戒幢律寺”匾額,兩側有楹聯,這是中國佛協副主席、當代著名書法家劉炳森先生的遺墨。山後後面的“宗風正脈”,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御筆。
穿過山門是前花園,這個花園的面積佔地有一萬多平方米,道路兩側栽植香樟樹。鐘樓和鼓樓分列兩側,這也是一般稍大些的寺廟都會有的配置。
天王殿也稱金剛殿,正面供奉彌勒佛,背後是韋馱菩薩,兩側是四尊高大的四大天王塑像。
大雄寶殿面闊五間,進深七間,重簷歇山頂,雄偉壯麗。寶殿供奉釋迦牟尼像,全身塑金,寶相莊嚴。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中間的庭院裡,栽種著的樹看著都有些年頭了,其中四株銀杏和三株香樟的樹齡均在百年以上。
西園最獨特的建築當屬大殿西側的五百羅漢堂,這是中國四大羅漢堂(其他三座羅漢堂為京碧器寺、武漢歸元寺和成都寶光寺)之一,始建於明代中葉,現存第一進石拱門的圓框是明代遺物,其余建築都是毀於兵火後陸續於同治、光緒年間重建的。
三進四十八間的規模,在國內也是屬於相當大的。羅漢堂以四大名山塑座為中心,沿著牆的四壁排列著五百羅漢像。這些羅漢像是泥塑像,甚至比真人還要大一些,神態各不相同,造型各異,十分生動。羅漢堂
羅漢堂裡最為人稱道的是一尊濟公的塑像,這尊雕像從各個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神情呈現。左面看在笑,右面看在哭,中間看似笑非笑,似哭非哭。不管你從哪個方向看這尊塑像,濟公的眼睛彷彿都在看著你似的,這技術也真是神了。說句實在話,父親當年帶我來蘇州的時候,我年紀尚幼,但是對於這尊濟公塑像的記憶卻十分深刻,以至於後來去杭州等地看濟公像,都要拿出來比較一番,還是西園的這尊最有特色。
羅漢堂的正堂是四面千手千眼觀音,這是用四塊香樟木雕刻而成的,也是西園寺的鎮寺之寶之一。除了濟公像和羅漢,還有觀音化身的八十四尊大悲咒像和四面千手觀音像,也是極為罕見的。
中軸線上最後一進是藏經樓,據說藏有完整的《龍藏》四部和元朝善繼法師血書《華嚴經》。
西花園是原來西園遺址的一角,以放生池為中心。這放生池的規模很大,中間有亭台,池中有折橋可以通往湖心的亭子。這座六角小亭磚木結構,雙重飛簷,東西兩面各設大門。亭中還有一座亭,好像是把外面的亭子再微縮了一下,不過內亭是單簷。亭中供奉阿彌陀佛和蓮池大師,蓮池大師是戒幢律寺大弘律法的第一代住持茂林律師的師父。
不過放生池的規模很大,如果不是明黃色的圍牆,說是官宅的後花園也有人信。據說放生池裡有兩隻斑黿已經四百多歲了,像這種背上長有斑點的斑黿全世界如今僅存三隻。
標籤: #自驾 #人文 #自由行 #徒步 #穷游 #省钱 #周末游 #苏州 #西园寺 #拙政园 #留园 #狮子林 #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