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峰廣場,回顧永聯發展歷程。

访客 1.3K 0
天數:1 天 時間:10 月 和誰:親子

★旅遊地點:蘇州張家港聯峰廣場

從江南農耕文化園出來,對面就是永聯小鎮。旁邊有一片農田,我們開著車去轉了一圈,感受這份秋天沉甸甸的豐收喜悅。

開到永聯文化活動中心的時候,正漫無目的地從一連串的鋼鐵結構中出來,頓時覺得眼前一亮。雖說看上去也不像是什麼旅遊景點,但門口有座規模頗大的廣場,還有雕塑、綠化和文化石。重點是這裡的停車場很友好,孤零零地只泊了一輛車。

聯峰廣場佔地面積四萬平方米,是永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農村建設、縮小城鄉差別、推動文化大發展的標誌性工程。就一個村來說,那絕對確實稱得上挺氣派了。

張家港的永聯,隸屬於南風鎮,位於張家港東部,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在全國行政村中位居前三。要知道,我國一共可是有六十四萬個行政村啊!三十年前,永聯還只是一個人口不過三四百的貧困小村。三十年後的永聯,已經擁有村民一萬一千餘人。

永聯村有“華夏第一鋼村”的美譽,最突出的工業企業就是鋼鐵企業,我們一路開過來,即使公路不是太寬,但是兩側都是鋼廠,抬頭是縱橫交錯的鋼管。鋼村之名,果然是名不虛傳。

主題雕塑是“剛勁鐵骨到永遠”,這是由三根疊放的鋼坯和五根筆直的棒材構成的,代表著鋼鐵業在永聯工業中的拳頭地位。三根鋼坯據說是永鋼集團標誌的變形體,像一隻飛騰的翅膀,寓意很美好。這個雕塑的整體造型像一把豎琴,寓意著永聯、永鋼彈奏著和諧發展的樂章。

廣場的五個方位還有五塊文化石雕塑,上面刻著年份,由鋼材彎曲塑造而成,造型雖然簡潔,但看著又很別緻。這些年代,對於永聯來說大概是有著里程碑式的紀念意義。可惜我對於永聯的歷史知道得不多,還是近幾年永聯舉行了美食節,才知道永聯村這個名字的。對於永聯人來說,這些年份大約是他們銘記不能忘懷的數字。

一九七零年,當時的沙洲圍墾了長江沙洲,移民建村,永聯開啟了它的歷史新紀元;一九七八年,永聯組建新一屆村黨支部班支,挖塘養魚,興辦了玉石廠、枕套石等七八個村辦的小廠,走上了“以工興村”的道路。一九八四年,開始創辦永聯軋鋼廠,從此永聯村與鋼鐵結緣,走上了“軋鋼富村”的道路;二零零二年,完成佔地千多畝、投資十餘億元的百萬噸煉鋼項目建設,實現了永鋼從單一軋鋼向聯合型鐵骨鋼鐵企業的飛躍。

永聯的鋼鐵產業比較發達,近來又興建了永聯小鎮,江南農耕文化園和永聯水上中心的建設,也開啟了永聯的旅遊業。可以說,今天的永聯,

四周還有綠化景觀,在剛剛從鋼鐵廠區出來的我們一路開出來的我們來說,無疑是眼前一亮的。雖說這些綠化不能與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相比,不過也是綠意蔥蘢。看樹木的品種,應該是常綠喬木。

廣場的邊緣是永聯文化活動中心,雖說樓層不算高,規模也不能算很大,但也是為永聯村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活動場所。門口還有一座變形金剛的模型,很高大,這也是鋼鐵產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