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遊平望:與蘇州一起穿越歷史長河,遇見古人古風。

访客 8.2K 0
天數:3 天 時間:5 月 人均:1800 元 和誰:和父母

京杭大集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穿越回古代,乘船來往於兩個“天堂”之間,必然會經過一個繁忙的十字路口,那就是運河上的明珠——平望。從北邊下來的京杭大運河在這里分成三叉(江南運河、頔塘河),三個方向深入浙江三個富庶之地,湖州、嘉興、杭州。在陸路交通不便的古代,平望就像江甦的南大門,江南各路的好物、四面八方的風情匯集於此,成就了平望京杭大集非同凡響的繁華。而且,如果在宋朝來到平望,來體會“蘇湖熟,天下足”這句話更生動。

安德橋

古橋、古寺、古街、古橋。 21世紀,踩著青石板,漫步小鎮,闖入江南的縱向空間,回憶起那些人那些事,目之所及的景色變得生動鮮活。平望臨著浙江、上海,妥妥的長三角核心地帶。自隋朝開通以來,古運河流經平望已有1300多年曆史。平望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清朝康熙、乾隆皇帝分別6次南巡途經平望鎮駐蹕古運河南側驛站,留下瞭如《入平望》等大量詩詞故事。

長漾裡

如今的平望依然古色古香。大運河十字路口並沒有因陸路交通發達而落寞,反而有了更多空間,稍微加以雕琢,變成了多姿多彩的遊玩業態。從古鎮到野奢鄉村,從花海到新鮮刺激的水上運動,傳統美食到創意茶飲,帶給我們另一種獨具特色的江南柔情。

行程規劃

Day1:南京(自駕)~蘇州平望鎮~味道的博物館(午餐)~京杭大集~小九華寺~鶯脰湖生態公園(望坐雲席下午茶)~玖樹平望驛民宿(入住)

Day2:大龍盪花海~水上漿板~運浦時光~長漾裡(午餐)~長漾裡游玩~西野美宿(入住)~返程南京

望坐雲席
行程重點

1、各景點之間的距離大約10分鐘車程,自駕游玩比較方便。

2、行程中的重點打卡地為:京杭大集、小九華寺、鶯脰湖生態公園、大龍盪、運浦時光、長漾裡。

3、行程主要是古街美食、鄉野美宿為主題的輕鬆休閒遊,慢節奏,不怎麼耗費體力。

4、整個行程背景以江南鄉村自然風光、古鎮水街為主,喜歡旅拍的寶子們,唐裝漢服可以準備起來,這些點都想當出片兒呢。

味道的博物館美味

5、平望獨有的美食是地道的江南味道,點心、茶品偏甜味。最有名的土特產是平望醬菜園出品的“辣椒醬”,據說是全天下最溫柔的辣味。

6、景點大都和水有關,喜歡在湖邊拍照的寶子,小心落水啊。

小九華寺萬佛塔
交通提示

1、南京~蘇州平望自駕,利用長深高速、滬渝高速,全程265公里,大約需要四小時。

2、高鐵~自駕,可選擇坐高鐵到蘇州(1小時左右),然後租車到達平望(50公里)45分鐘車程。

京杭大集:夜半鐘聲到客船

如果要為平望找一位代言人,那一定是唐代的大書法家“顏真卿”。說道平望的地標性建築,一定是京杭大集上的“安德橋”。安德橋橫跨大運河與頔塘河交匯處,始建於唐大歷年間(776-779),顏真卿任湖州刺史遊平望時曾寫下《登平望橋下作》,留下“登橋試長望,望極與天平”之感嘆。

千年來運河上的船隻越來越大,安德橋為了適應,在宋、明、清數代先後又重建。現在的安德橋跨度十二米,高十米,設計充分照顧了來往於此的高桅船,橋身高高拱起於水面,曾是平望鎮的製高點,樣貌與蘇州其它地方小橋流水風格大不相同。即便這樣,安德橋還是顯小了,包括古運河河道也承載不了21世紀的大船。於是啟用了西側的新運河。京杭大集作為紀念,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與京杭大集相互呼應依存的景觀是小九華寺。想必在水上討生活的古人,風裡來浪裡去,生存不易,需要一處承載祈願的寺廟。小九華寺始建於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是中國近代佛教領袖太虛大師的出家寺院,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發源於此。

一橋,一塔。華燈初上的傍晚,伴著梵音低唱,佛塔的燈光搖曳在水面。坐在橋頭,吹著涼風,反复咀嚼那首《楓橋夜泊》“姑蘇城外,夜半鐘聲”的意境,很有味道。

兩街彰顯實力

京杭大集如今保留著兩街,即“司前街”與“南前街”。

司前街東西走向緊依大運河和頔塘河,是一條有著800多年曆史的老街。曾是平望明清時期最為繁華的一條商業街,沿街建有著名的霽月樓和問鶯館等茶肆酒業,可謂“一河漁火,十里歌聲”,極盡繁華。

街名起源於宋代,當時在街東側設置巡檢司署,官商往來繁忙,於是傍著巡檢司署,沿頔塘河岸建起了客棧、茶樓、酒館等,陸陸續續民居聚集,形成了巡檢司署前的一條繁華市集街巷。

像“巡檢司”這種機構在宋朝大鎮才會有。在元朝的時候,平望還有千戶所,清朝也設過千總,級別都比知縣高,所以過去的《吳江縣志》寫市鎮,除了縣市,都把平望放在第一。

南前街與運河並排,歷史上為漕運貿易集散地。因水陸交通便利,曾建有很多商會會館,南北巨商在此聚集,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清代古建築群“八傭園”。這是清代畫家吳格所建,1926年國民黨吳江縣第四次代表大會就在此召開,1937年日軍空襲平望,一枚炸彈正中“八傭園”,這座美麗的花園毀於一旦。

兩條街讓我想起了紐約的華爾街的前身。如果我們的近代沒有錯過大航海時代,不難想像平望的繁榮。

美食與美宿的情趣

古街雖短,每一個轉角都是經典,每一座小樓都是故事。我們吃飯的地方在安德橋南側的味道博物館。雖然是一家餐廳,卻被稱作“藏在糧倉裡的美食鋪子”。黑松露灌湯小籠包、小米粥、廚面、小春捲、油條、小點心……平望的特色美食在這裡一網打盡。

原來這裡曾是平望的糧倉,至今還保留著曾經的樣貌。糧倉的前身為平望城隍廟及巡檢司署舊址。歷史上城隍廟正名為“昭靈侯廟”,為紀念唐太宗第十四子李明而改名。建國後改為平望糧食倉庫。

我們下榻的民宿臨著頔塘河,名叫“玖樹平望驛”,讓人不由得想起平望最早的水驛功能。

“松江之南平望驛,千古清名垂載籍。遺基廢井雖不存,依舊湖光接天碧。”宋代詩人孫銳的這首長詩道盡了平望驛的滄桑。

民宿的一樓是初見書房,公共空間由老澡堂“新民浴室”改造而成,如今還保留著浴池。想像下,曾泡這裡的客商來自全國各地,大家在澡堂子坦誠相見,應該更容易談成生意吧。

閒暇的午後,端一杯咖啡,在平望驛臨著河寬座下來,曬曬太陽,回憶著如煙的平望往事,同時穿越了幾個時代。所謂平行宇宙之旅的美妙,就是這種感覺吧。

Tips:

1、平望名物是辣油辣醬,始產於光緒11年,相傳當時平望小九華寺的香客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不乏有喜歡吃辣的,但江南素以甜食為主,為此達順醬園特意從外面購進辣椒,製作生產辣油辣醬。初時以瓦罐盛裝,1935年開始改用鐵罐盛裝後,產量直線上升,暢銷海內外。

2、鶯脰湖生態公園南依鶯脰湖,距離大集步15分鐘左右。這裡有一個“望坐雲席”茶吧,冬天有圍爐煮茶,夏季有乾冰雲海特色茶飲。在公園玩累了,來這兒歇歇腳,喝下午茶,很舒服。

大龍盪:浪漫與冒險,玩上一整天

粉色的月見草、鮮黃硫華菊以及紫色馬鞭草在大龍盪形成大片花海,芬芳四溢,人見人愛,裝扮了初夏的浪漫。姑娘忍不住在花海中各種自拍,忘記了時間,而男士們也在這裡找到了玩水樂趣。

大龍盪風平浪靜,天然的玩水勝地。水上漿板、皮划艇、龍舟在這里人氣很旺。一家人乘船下湖,體驗下同舟共濟,乘風破浪的感覺非常美妙。水上運動、戶外拓展、燒烤冷餐、精緻露營燒烤……在這裡可以玩上一整天。

Tips:

大龍盪景區沒有門票,玩累了可以在附近的聚龍灣主題餐廳享受美食,也可以選擇住在附近的花溪舍民宿。

運浦時光:“井”字路口,四條大河匯集

蘇州“運河十景”風光無限,各有特色,從北到南的十大景觀(吳門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陸槃門、橫塘驛站、寶帶橋、石湖五堤、平望·四河匯集)描繪出一幅蘇州古香古色的人間煙火圖景。

平望本是一個水上十字路口,京杭大運河在這里分成三支,分別通往浙江湖州、嘉興、杭州。如今為了讓更大的船隻順利通過平望,開拓了新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太浦河、頔塘河、古運河在這里平行交叉,原來的十字路口變成了“井”字路口。這一運河奇觀稱之為“平望·四河匯集”。

運浦時光這一景觀點在太浦河畔,是“四河匯集”最生動的表達,在新老運河與太浦河交匯處,沿岸綠草如茵,在清爽的步道上散步或搭個帳篷,直觀地欣賞到京杭大運河上船來船往的壯觀景象。

長漾裡:鄉村是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東有雪落漾,背靠長漾,內擁葫蘆蕩。長漾裡飄蕩著麥子的清香,綠油油的農田包裹著灰瓦白牆,村里小河流淌,村外大湖環繞圍繞,寧靜又恬靜,一幅詩酒田園畫卷。

漫步鄉野小村,樹蔭下、籬笆園、花叢中,大景套小景,鄉村之美糅合了農舍之趣。時光靜好,時間變慢,睹物思人,觸景生情,彷彿回到思念的故鄉,忍不住哼唱,“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長漾裡滿滿的治愈感。乾脆留下來住上一晚。

鄉村是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城市人生活的第三空間。在長漾裡看到了未來的生活方式。每一所院落都有著自己的特色,走進其中像打開了一本書。原來農村也可以這般藝術。當小朋友們模糊了老家鄉野的樣貌時,一定來長漾裡看看,在這裡我找到了奔放自在的童年記憶。

Tips:

1、長漾裡位於平望廟頭村。長漾里特產:長漾稻米、平望辣醬、米酒、果酒。

2、長漾里村落既保持原有風土人情,又融合了文化創意。集合民宿、青旅、鄉建學院、農家餐飲、日料酒館、茶室、書店、非物質文化醬坊、體驗館、各類手作工坊、色彩空間、種子研學館、戶外拓展、露營燒烤、蔬菜花園、攝影基地、婚禮堂等多種業態,形成不同主題的組團,內容十分豐富。受當地吳越文化滋養,鄉村的改造設計佈局融入傳統民間元素,極具個性,喜歡旅拍的寶子們不要錯過​​了。

後記

大美蘇州的古鎮很多,平望一定是那個最為獨特的。平望之旅豐富多彩,一條時間線上看到了這座水上十字路口的過去的繁華、現在的寧靜以及與未來的憧憬。平望承載著古老蘇州的厚重文化,記錄著運河變遷,儘管不如從前那麼大紅大紫,可是它輕盈地轉變依然有風情萬種。於一位留戀懷舊的旅人來說,平望帶給我恬靜、輕鬆、愉快以及滿滿收穫,是一道色味韻俱全,實實在在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