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南京人來說,“城牆”這個建築大物件實在是太熟悉不過了。城市不分東南西北都會有一段或長或短的城牆陪伴著我們。也許因為太熟悉了,從來沒有刻意的來城牆走一走。偶爾會因為陪外地的朋友把城牆作為旅遊地走一走。 2021年因為一次誤打誤撞登了中華門城樓。中華門城樓中的陳列展覽讓我對南京的城牆產生了要刻意,系統的仔細走走看看的想法。城樓中的展覽有一個主題是《城緣禧事》,裡面介紹了南京人過春節的風俗,從過小年開始每一天都有一個說法,其中有“正月十六爬城頭 踏太平走百病 ”的風俗。 2021年的正月十六,在孩子的提議下我們選擇了從挹江門城樓到定淮門城樓的走城牆風俗儀式。前些日子閒來無事去了一直都沒去過的九華山公園玩,又誤打誤撞的到了太平門,登上城牆,一路向著台城,城牆上看山水風光別樣風情。回來就開始做功課,詳細了解南京明城牆,也計劃著將沒有踏足的城牆段落一一踏足一番。也想著把自己曾經踏足的城牆段整理成城牆遊記系列介紹給大家。
想想幾年前陪同學的女兒一起去過的中山門城牆,當時沒有及時更新遊記,所以這一篇一直擱淺了幾年。最近的城牆之行勾起了我的記憶,於是先找出這些“老”照片來一段回憶吧!
行走時間:2017.12
行走方式:騎行,步行
景點:中山門城牆
地址:南京中山門
門票:10元
站在城牆下仰望巍峨,氣派的中山門為三道券門,劵門為滬寧高速公路進入南京城的入口。為方便城內外交通,在城門下方兩側另開了雙線行車隧道。這個門我再熟悉不過了,因為家住城東,沒通地鐵2號線的時候,不論是開車還是坐公交這都是我們的必由之路。天天穿城門,看著城牆有種熟視無睹的審美疲勞感嗎?其實也不是,天天看它依然覺得它的氣勢。不同的季節,不同的節日,城牆之上還有不同的裝扮。
城門西側的南端有樓梯可以上城牆
碑石上的南京城牆的簡介
介紹了中山門城牆的歷史,從建立到拓建到修繕的過程。
中山門城牆需要門票10元。城牆三個劵門之上很寬闊。
位於城東的中山門其址原為明代朝陽門,為南京明城牆十三座內城門之一,也是明代南京城唯一的東門,因其最先迎接太陽而得名。中山門作為南京城東大門的地位,是溝通南京城與東郊最重要的出城通道。據說當年中山先生的靈柩也是由此門進入南京的。現在我們站在城牆的正中,登高望遠,視野很棒。寬闊的高速公路在城牆懷中穿過。兩側還有寬闊的城市交通。這些道路說明了中山門是南京城東的交通要道。不但是通往中山陵景區,而且是寧杭路,滬寧高速的必經之道。
在高速公路與城市交通之間的橢圓形大操場的正中有一高大的威猛鎮災祛惡的神獸辟邪石像。從東邊進城就會路過辟邪石像,那是南京城的形象標誌。
高速公路的南側是碧波蕩漾的月牙湖和湖邊美麗的城市建築。
城牆的北側是連綿的鐘山,蜿蜒的城牆一直延伸,五彩的樹林中是明陵路,一直往北城牆轉彎伴著前湖,琵琶湖繼續前行。
12月的深秋時節,南京城是五彩的,各種綠,各種黃交織混雜,加上青灰色的城牆那份壯美與厚重讓人心生敬意。
以前過城門才算是真正的進城了。城牆西側就是原來理解的城市市區了。滬寧高速連接線順勢成為貫穿城市的東西主幹道中山東路。
城牆上的路標,往北行走是前湖段遺址,往南是標營門。
城牆三劵門之上是寬闊之地,兩側順延的城牆就沒有那麼的寬敞了。
沿著城牆往北走。
俯瞰城牆之下。牆體滄桑而厚重。
腳下是與城牆伴行的明陵路,一路向北深入明孝陵。但是城牆上的這段已經是阻斷的狀態,不能在城牆上行走。於是折返在城牆之上往南行走。
往南行走,過城門,城牆的東面就是月牙湖了。月牙湖作為古護城河的遺存,北承鐘山之水,東納童子倉溝、衛橋溝來水,南由七橋翁泵站抽引運糧河河水入湖,西經銅芯管閘對明御河進行補水,與西北護城河遙相呼應,是南京城牆歷史遺存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高高的城牆之上縱目,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深秋的葉是金黃色的,映照著藍色的湖面,小船靜守,靜穆美好的意境。
黃綠色的葉與藍色的湖面,清純的模樣耀入眼簾。
將鏡頭範圍擴大,湖畔的林木,遠處的白牆紅瓦的屋舍,一副城林山水圖。
水上建有平台,曲橋及臨水亭廊。
湖面小船搖曳
細長型的湖心生態島點綴在月牙湖中
這段城牆的走勢筆直,回望來時的路,氣勢的城牆好似與遠處連綿的鐘山相觸。
腳下的路
繼續往南
牆外風光
圍繞著月牙湖建有公園,公園內四方立有青龍、朱雀、玄武、白虎古方位神鵰塑各一,寓意吉祥。這裡是一隻展翅的朱雀,造型生動,栩栩如生。
伴著城牆的細長的湖面來到後標營就是往東的一個轉彎,湖面成為了月牙形狀。
由中山門城牆向南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就到了另一個城門——標營門。這個位置也是月牙湖的折彎處。
標營門之上也是開闊的城牆空間
站在城門之上看車水馬路的後標營路一路往東延伸,兩側漂亮的行道樹,品種多樣,一列列,一行行劃出美麗的色彩。水波蕩漾的湖面給鋼筋混凝土的城市帶來了水的柔情。
城門的西側,後標營路一直往西
將上半身竭盡所能的伸出城牆外,看到的高大城牆與豐富的植被相伴。
下城牆來到後標營路看城門。這個城門原來並不存在,2009年為了把破開的明城牆豁口連通,便新修了這座三孔城門,並將向南近100多米的城牆與北面城牆連成一體,命名為“標營門”。
走進城門,抬頭仰望,陽光下的城門氣勢巍峨,顯出城的厚重。
未完待續,南京城牆我會一一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