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一日。

访客 5.4K 0
天數:1 天 時間:4 月 人均:500 元 和誰:一個人

無錫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名城,早在3500年前,陝西周太王的長子泰伯為了禮讓王位而南奔荊蠻,來到了無錫梅里,也就是今天的梅村,創建了“勾吳國”。歷時600多年,所以無錫是吳文化的發源地。隋唐之後,隨著京杭大運河的開鑿,同時與長江、太湖水系相聚,使無錫的水路交通便利,成為貨物集散地,無錫是歷史上有名的“布碼頭”和“絲市”也是“四大米市”。便捷的交通帶動了無錫經濟的大發展。到了20世紀40年代,無錫已有“小上海”之稱。

如果只說旅遊的話,無錫並沒有南京、杭州和蘇州那樣響噹噹的名氣,但無錫的閒適柔美和濃濃的人情味,卻會讓你有一種回家的感覺。你可以在這個被譽為“太湖佳絕處”的城市泛舟悠閒得太湖,或者坐著手搖船在水弄堂裡看著河道兩岸的炊煙裊裊。這個被稱作“太湖明珠”、堪比“小上海”的城市,這個從商朝建都、擁有四大米市之一,最古老的運河穿城而過,讓人看到了積澱已久的韻味。

黿頭渚(yuan tou zhu)

來無錫必游太湖,游太湖必遊黿頭渚。黿頭渚的風光是山清水秀,渾然天成,為太湖風景的精華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黿頭渚是橫臥無錫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島上有道教仙宮和道、佛兩教石窟塑像,還有諸多古蹟和舊時名流顯貴所建的私家園林。來黿頭渚風景區,可以遊覽園林群、泛舟太湖、品賞櫻花,體會郭沫若所贊“太湖佳絕處、畢竟黿頭渚”的意境。

1、鹿頂迎暉

鹿頂山,位於黿頭渚充山之東,山高96米,地理位置優越,視野開闊。通向鹿頂山的道路有四條,還有一條盤山公路,一般遊人多從挹秀橋登山。舒天閣是鹿頂山的主建築,坐落在600平方米的平台上,高24米,八角三層四重簷,黃琉璃頂。意為“四時有景,八方入畫”。登閣一望,可以把萬頃太湖、十里蠡湖看個夠。望太湖,湖光縹緲;望蠡湖,溪水漣漪。

2、櫻花谷

作為“世界三大賞櫻勝地” 之一(另外兩個是日本青森縣的弘前櫻花園和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櫻花園),無錫黿頭渚的櫻花谷內共擁有100個品種,3萬多株櫻花樹。每到櫻花盛開的季節,整個櫻花谷如雲似霞,美不勝收,其美景絕對不輸日本和美國的櫻花園,素有“太湖第一名勝,中華賞櫻勝地”之美譽,是太湖風景的精華所在,同時這裡也是中國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櫻花種植基地。

櫻花樓

3 、太湖仙島

湖仙島原名三山,俗稱烏龜山。位於梅梁湖中,距黿頭渚2.6公里。它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著名山峰,實際上由4個小山峰組成。 頭尾二山名“東鴨、西鴨”,主山名“三峰”,另一小峰無名。

太湖仙島,展示著古老的道教文化和神話色彩,分洞天福地和天都仙府等景區,中有古樸凝重、亭廊連結的會仙橋,會仙橋北的西鴨山,為洞天福地遊覽區,聳立著精雕細縷的“太湖仙島”大牌坊,漢白玉浮雕影壁“玉帝巡天回鑾圖”。有專供猴子棲息和表演猴藝的花果山、水簾洞、演藝場,還裝點著“神猴出世”、“齊天大聖牙旗”、“花果山石碣”,重現著名的古典小說《西遊記》中的情景。主峰為天都仙府,內設天門天街、天都仙府、藥王、文王、財神殿、靈霄寶閣、蟠桃瑤池、月老祠、太乙天壇等。天街上商店鱗次櫛比,古色古香。仙桃形、石榴形、葫蘆形等雕花門窗,玲瓏多姿,恍若仙景。天都仙府的主樓三層五重簷,歇山頂,高22米,內設文昌、關帝、媽祖殿宇,兩側有六十花甲元辰廊。靈霄宮,七層四角,高38米,塑有玉帝神像。大覺灣,仙人洞,匯集著中國佛教、道教石窟藝術。其它還有祭天台、月老祠、鴛鴦亭等不少景點。

姻緣鎖(月老祠)

玉帝(凌霄宮)

滴水觀音

老子像

水簾洞(猴島)

4、黿頭渚

黿頭渚有一燈塔,臨湖危立。1920年,無錫紳士華題蓉壁居南鄉,一次舟行夜歸,迷失了方向,誤入了湖心,險遭覆舟葬身魚腹之禍。於是在此立竿懸燈導航,保航行安全。1924年,錫湖輪船公司通船,首航太湖,地方人士集資建一座燈塔以示祝賀。1982年,進行了徹底翻新,重簷琉璃頂,底部和中心進行加固,四周覆以金山石,高度從原來的12.6米加高為13.1米,改變了原似“鐵釘”船的形象,既能導航又點綴了景色。飾以粉紅色、紫醬色,顯得更為雅緻。

無錫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吳文化主要體現在水上,而水文化又離不開船,七桅帆船是吳地船文化的一個縮影。距今已有200年曆史。原來傳說是岳飛的水師戰船,岳飛屈死風波亭後,就把戰船改良成魚船,戰士們靠打漁為生,它的航行速度相當快,順風時每小時可以達到20公里,逆風時成之字行行走。曾經有四艘同樣的船在一起一網捕起了3600公斤的銀魚,可見它是捕捉銀魚的主力船隻。它也是目前太湖流域中船帆最多,船型最大的木製船隻,被稱為“漁船博物館”。黿頭渚景區為了滿足廣大遊客登帆船飽覽太湖美景的要求,仿製了幾艘停在黿頭渚碼頭,可以讓遊客從船上領略太湖美麗風光。

長春橋是園主在1936年仿照北京頤和園昆明湖上的玉帶橋所建的。橋名長春,為紀念園主60大壽而建,取其長葆青春之意。湖堤兩邊所種的是日本的“染井吉野”,在日本的櫻花品種中,“染井吉野”是公認最美的一種。每到三四月櫻花盛開的時候,人行其中如在畫中行,到落英繽紛時,一陣微風吹過,片片櫻花會落入旁邊的池塘中,隨著微波形成陣陣的漣漪,景區因為櫻花而得名,取名長春花漪。

長春花漪

靈山小鎮拈花灣

靈山小鎮拈花灣與靈山勝境毗鄰,小鎮風格仿古,以禪意為主題鎮中點綴著小橋流水和園林小景,特別適合來此度假放鬆,修身養性。 。這裡向來有“淨空、淨土、淨水”之稱,生態秀美,環境優越。而拈花灣靠山面湖,更與馳名中外的靈山大佛依山為鄰,可以說是得盡天地人文靈氣。白天可以看看禪樂館、百花堂、妙音台、拈花堂等建築。晚上可以拍攝拈花灣寂靜的夜景,看看拈花湖上奇特的3D水幕電影。

“拈花灣”的命名,一方面源於靈山會上佛祖拈花而迦葉微笑的經典故事拈花一笑,同時也緣於它所在的地塊形似五葉蓮花的神奇山水。小鎮整體建築風格以唐風宋韻為主,融入了中國江南小鎮特有的水系,打造出了一種獨有的建築風格,使得整個小鎮沉浸在美輪美奐的意境中。

拈花灣通過三條主要交通道路和水系的組織,規劃了“五穀”、“一街”、“一堂”的主體功能佈局,並配以禪意的命名體系,形成以“五瓣佛蓮”為原型的總平面。其中,“五穀”分別為雲門谷、竹溪谷、銀杏谷、禪心谷、鹿鳴谷,形似五瓣花瓣,主體功能為涵蓋會議、酒店、度假房產;“一街”即香月花街,位於花心,是拈花灣的核心商業街區;“一堂”即胥山大禪堂,位於花幹,既是大型禪修體驗場所,也是拈花灣的大型景區標誌物。

拈花灣夜景尤為精彩,夜間演出包含四個項目

  ①《禪行》(水幕電影,循環播放)

  地點:半山銜日廣場

  ②拈花塔亮塔儀式

  地點:拈花塔

  ③五燈湖“花開五葉”水上表演

  地點:五燈湖廣場

  ④“拈花一笑”(無人機)(強烈推薦)

  地點:微笑廣場

澗水禪音

1、拈花塔

拈花塔,是唐風木結構樓閣式佛塔。四方五層,由須彌座台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直棱窗櫺、重唇板瓦、轉角斗拱、蜀柱斗子等讓拈花塔唐風盡顯、古樸典雅。拈花塔為拈花灣小鎮主街區——香月花街的最高點,古樸莊重之中完美融合了唐風和禪意。在拈花灣入夜的時候,拈花塔上的“福光”便會照耀四方,為百姓帶來吉祥。

2、梵天花海

梵天花海,背靠群山,清清的河水流淌於花海中。這裡有清雅浩瀚的吉祥花海,在時光中暈染禪意。明黃格桑花,粉綠野蕎麥,一色花、一味禪,闡釋者美,蘊含著善。花開漫山,輕輕搖曳,時光靜好,幸福滿滿。

3、鹿眠谷

拈花灣最東北面的一個狹長山谷,是“蓮花八觀”中“五片花瓣”的第一片花瓣,主要分佈有“松月山房”、“半間居”等著名高僧住錫的靜修禪院,主要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參禪僧人、國內外大德居士和資深修禪人士。這裡的禪意生活,也因此被形像地稱為“鳴眠禪”。

4、五燈湖

大五燈湖,自然環境優美。景區會在此舉行向湖里投放“荷花燈”的活動。放“荷花燈”,也是人們寄託情感與放飛心靈的形式。遇到節假日,“五燈湖”還會舉行大型的“禪行”表演,這個演出可是為“世界佛教論壇”精心準備的演出節目,觀賞價值極高。妙音繞,禪意濃,拈花一笑,盡悠然;月光與影,蟲鳴與樂;流轉於清風流水之間;踏著夢幻燈彩;不自覺,步履輕盈;步入拈花灣,宛若漸入世外,亦夢亦真。

5、微笑廣場

微笑廣場主景觀是由格魯吉亞雕塑家塔瑪拉創意設計、高約18米的大型不銹鋼動態演繹雕塑,演出以油紙傘下的江南女子作為人物線索貫穿整個演出始終,以“四季更迭、水潤江南”作為核心主題,遵循大寫意的美學宗旨,展現出一幅清疏淡雅、如詩如夢的江南畫卷。

微笑廣場的新園林景觀,結合水下舞台裝置、全息數字影像屏、霧森、景觀環境藝術照明和高流明激光投影五大視覺演繹手法,通過人與景與物與情的完美結合,締造了360°沉浸觀演的夢幻表演景緻,聲動、舞曼、水影、光駁,微笑廣場點亮的夜晚,讓人醉於江南之美,宛若畫中游。

每晚均有演出,300架無人機翱翔夜空,360°沉浸式情景演繹。微笑廣場是《禪行》演藝的續篇,也是2021年最值得一看的全“心”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