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有痕花弄影 “行花街”變身逛超市
“年卅晚,行花街,迎春花放滿街排,這朵紅花鮮,那朵黃花大,千朵萬朵睇唔哂。阿媽笑,阿爸喜,人歡花靚樂開懷……”這首家喻戶曉的廣州民謠,描述的正是家家戶戶逛花街的情景。
廣州有句俗話說“行過花街先過年”(因為廣州花市都是年三十凌晨結束的,逛完花市新年也就到了)。花街是廣州人過年的節日語言,人們往往用花來敘說過年的快樂。
廣州地處亞熱帶,一年四季花卉常開,種花、愛花、賞花和贈花的歷史悠久,很早就享有“花城”的美譽。唐代著名詩人孟郊曾寫詩驚嘆廣州冬季仍然處處有花草的奇景:“海花蠻草延冬有,行處無家不滿園。”
一年一度的廣州歲暮花市,大約形成於十九世紀60年代,清光緒年間馮向華有首《羊城竹枝詞》 :
羊城世界本花花,
更買鮮花度年華。
除夕案頭齊供奉,
香風吹暖到人家。
形容的就是當時的情形。回顧廣州花市的發展,廣州人性格中浪漫的一面,雖然歷經數百年,依然清晰可辨。
據史料記載,廣州花市起源於“花渡頭”。其形成可追溯到明朝或之前,當時廣州花市與羅浮山的藥市、東莞的香市、廉州的珠市,被稱為“廣東四市”,影響甚廣。
到了清朝中期,老廣州花市又有所發展,由各城門擴展至城內,而且還整天營業,並由單一的素馨、茉莉花向多樣化發展。
民國以後,老城拆除,花市擴展至高第街一帶,隨著商品經濟發展,花街也更加繁華。
-
而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則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才逐漸形成的。
上世紀初到50年代中期,廣州的中心花市都在槳欄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廣州一度金融較為穩定,工商業有所發展,花市也隨之興旺。人們在馬路兩旁搭架做花檔,中間行人。夜市燈光明亮,如同白晝。花市高峰時人如潮湧,摩肩接踵,花市里紅紫紛華,使人眼花繚亂。由於人潮擁擠,買了花枝花束,都要高高舉起,否則就要給人擠落,空剩殘枝。那時花的品種不多,工商業戶多采購桃花。雖然物價較低,但花較昂貴,一枝中等桃花可售數元,中上的達一二十元。
新中國成立後,花市更加興旺。上個世紀50年代,在太平路(今人民南路),從上九路口至晏公街口這一段馬路和大新西路一段設為花市。後來,為適應需要,廣州分開幾個地區開設花市,中區花市設在教育路,為廣州市的中心花市;西區花市在多寶路、逢源路;東區原來設在東較場,後來遷到東川路;南區則設在海珠區的濱江路。
近二十多年,政府也開始重視花市,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有效管理。隨著時代發展,每年的迎春花市日益繁榮,涉及地域也越來越廣泛幾乎每個區都有花市,只是規模不同。
傳統花市從農曆十二月二十八日開始,歷時三天,第三天延至新年初一凌晨才結束。一般在除夕前一個星期,花街已禁止通行。過年期間,十里花街,吐艷爭芳,張燈結彩,人流川流不息,日夜不分。南國的浪漫,此刻凸顯。
疫情三年,花市也停辦了三年,今年重磅重歸,必須得去看一看。
據官方報導,今年的天河花市將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下為主”的模式舉辦。天河區每個街道將設置至少1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小型主題花市,另外設置若干個延伸到社區的購花點。各主題花市將以各街道特色來命名,並集買花、賞花、買年貨於一體。
此外,天河區將在天河體育中心打造迎春賞花及非遺展示點。在體育中心廣場南側中央位置將以舞獅、快閃表演等方式開展嘉年華活動,活動時間從1月19日-1月21日24:00。
廣州人為何喜歡逛花市?因為廣州人愛花是愛到骨子裡的。
從1937年8月31日到1938年10月廣州淪陷之前,日本人對廣州進行了長達10個月的輪番轟炸。即使在這個時候,廣州人頭頂聽著日本人飛機的聲音,也要趕著去花市買一束鮮花,迎春花市照開不誤。而淪陷七年,廣州的花市也從無間斷。普通百姓,即使花上一個家庭半個月的開支,也要買上一枝好花,以求來年全家幸福平安。
當代散文家秦牧在1962年寫的一篇《花城》寫道:“看著繁花錦繡,賞著奼紫嫣紅,想起這種一日之間廣州忽然變成了一座‘花城’……”正是因為秦牧這篇散文,讓廣州這座南國古城又多了一個名字並傳遍全中國,即“花城”。
作為非常講“傳統”、講“風水”的廣州人,花市也沒有放過,從花花草草本身來看,不同的花花草草因為它們的名字或者外形,有了新的“彩頭”:
金桔、桃花和水仙是老牌的“花市三劍客”。
“桔”在粵語中與“吉”諧音,所以盆桔在廣東一般寓意著大吉大利;
進階版是桃花,“桃”的發音與粵語“圖”相近,寓意著大展宏圖、花開富貴,也有走桃花運的意思;
水仙花則是非常高級的年花象徵,據說可以避邪除穢,還可以招財。
除此之外,比如“銀柳”,粵語裡柳和樓同音,寓意有銀又有樓;往上躥著長的劍蘭代表一路高升;黃金果是五代同堂,百合是百年好合,紅色雞冠花是鴻運當頭……
最近幾年還非常流行“豬籠草”,在廣州人眼裡有聚財的好意頭,因為水為財,豬籠草里聚水就是“有錢帶唔嗮(有錢裝不完)”、“豬籠入水”之意。
越秀西湖路花市被人流擠爆,不得不限流限人,據說20日當天的客流為33萬人次。
我喜歡靜,害怕人多的環境,於是選擇天河花市。
1月20日(年二十九),看藍天白雲,陽光照耀,出門來到坐落在天河體育中心的天河花市。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人還是人,久違了3年的迎春花市很多人都不容錯過,於是趨之若鶩,三年前的熱鬧又回來了。
大紅燈籠高高掛,增添了幾許喜氣。
花街里人頭湧湧,最多的是各種顏色的蝴蝶蘭,白的、黃的、紫紅的裝點著花的海洋。
金黃的五代同堂很是喜氣,與中國傳統的多子多福,世代同堂的美意相當吻合。
各式各樣的非洲菊、迎春花在某個角落裡靜靜綻放。
銀柳不光是銀色的,還有紫、粉、綠、黃、紅等多色,雖然是染色的,卻也說明色彩繽紛才是人們的大愛。
菊花、百合、向日葵應有盡有,大朵大朵競相怒放。
淌佯在花的海洋,迷亂了雙眼,遲緩了腳步,所有的煩惱和憂鬱都可以暫時忘卻,面對喧囂的人群,靈魂卻得以安寧,很是奇怪。雖然過了花樣年華,生活依然可以如花一般綻放!
繁花似錦滿天河,塗抹世人迷糊眼。
紅似火,黃似金,翠綠粉淡迷人寰。
為君賞花春夢醉,美了市容笑江山。
世上本有花,花開在心坎。
金戈鐵馬彩雲間,花香心房何愁遠!
歡樂除夕夜,明日新征程。
萬象更新日,花紅又一村。
可是,我在喜氣洋洋的音樂聲中走了一圈,感覺人比花胖(人比花多之意),不得不吐槽今年的天河花市。
1.規模比三年前小多了,只是中心廣場的一小片花園內種了五顏六色的花,由鮮花、兔子吉祥物等組成的花市景觀洋溢著節日氣氛。就是這一小片地方佈置得不錯。
中心廣場的兩旁搭建了貌似古色古香的檔口,原先廣場兩邊的兩條小路都有花農擺攤的檔口,今年卻不見了。
2.花市變成食品檔口,看到的是廣東各地的食品、農副產品,還有一些外省,比如貴州的特色食品,廣州人傳統的“行花街”變身為逛食品超市。
3.名為花市,但鮮花少得可憐,全被非遺產品所代替,據說有21個非遺手工藝品及文創項目,鮮花只在每個食品檔口之間露出一點端倪,違背了花市的初衷。
敬祝大家兔年愉悅安康!財源滾滾!心想事成!
(2749 202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