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時間:2021.3
行走方式:自駕
行走路線:
D1:
南京——蘇州同里古鎮(退思園——麗則女校——王紹鏊紀念館——珍珠塔——穿心弄)
D2:
蘇州同里古鎮(嘉蔭堂——崇本堂——耕樂堂——羅星洲)——同里北聯村——蘇州甪直(保聖寺——沈柏寒故居——米行——江南文化園)——南京
嘉蔭堂
地址:竹行街134號
昨天華燈初放之時在同里古鎮街巷中穿行,偶遇了嘉蔭堂,知道了位置離客棧很近。所以今天的第一站就選擇來嘉蔭堂。腳踏著街巷中的石板路出發,石板有“府界”的標誌。
同里古鎮的竹行街上一家挨著一家的古宅。
竹行街137號,有餘堂顧宅
竹行街135號同泰弄福如堂
竹行街134號,嘉蔭堂。嘉蔭堂的正門院牆高大,採用江南式水磨青磚石庫門式的牆門,牆面使用青灰色的燒磚砌成。牆面略顯斑駁,這是一座經過歲月沉澱的宅子。昨天的退思園和珍珠塔園都訴說了宅邸的故事,不知道這裡我們能看到怎樣的故事?
穿過門廳進入一進院內,裡面是一天井。今天明媚的陽光透過天井將這座宅點亮。
抬起頭來,只見正廳屋脊之上有一“三星高照福祿壽”的磚雕。
嘉蔭堂的正廳,因仿照明代官員帽子上的帽翅,因此又叫“紗帽廳”。正樑上高懸“嘉蔭堂”的牌匾。正中一副“松柏長青圖”,兩側一副耕讀家風的對聯,顯出宅邸的書香門第之風。
廳內宮燈高懸,落地長窗,莊重的紅木桌椅.....廳內的木雕內容豐富而精美。
走進嘉蔭堂是一個庭院,一層層高高的院牆疊加,錯落有致。有座湖石砌成的花台,有植物置於其中。院落不大,但質樸淡雅。
不知是粉色的玉蘭花映襯著白色的院牆,還是院牆映襯了粉色玉蘭,那麼的好看雅緻。
庭院一側有長廊連接了正廳和堂樓。
過院落中飛簷高翹的半亭就是內宅堂樓——衍慶樓。建築坐北朝南,五樓五底,兩廂房。
此進中有一磚砌的門樓,氣勢威武,細節精美。可見門樓上枋刻有“暗八仙”淺浮雕,下枋一塊玉中心刻有“福祿壽”三星的深浮雕,字牌上刻著“厚道傳家”四個大字。
衍慶樓是主人日常起居生活的場所,樓宇造型獨特,雕工精細。
仰望衍慶樓,從不同的角度看建築中精美的木雕,每一個細節都沒有被匠人們忽略。
宮燈高懸
登上二樓參觀,從二樓俯瞰衍慶樓。
四周走廊帶領我一間間細細走慢慢瞧。
遊客很少,樓間只有我獨自行走在這座宅院之中,想像這裡的過往故事。應該穿一身漢服來體驗一把是不是更有代入感?
身處高牆大院之中,會不會嚮往外面的世界?不過這種依街伴水的院落是不會有嚮往的,因為推開院門就是市井的古鎮。
這裡有一間臨水而築的水秀閣,小巧玲瓏,閣中各種形狀的花窗看的我眼花繚亂。
出衍慶樓,又是一個院落,院落中有轎子,看來這裡也是轎廳。
院中小景
連廊伴著院牆,這樣能避免風吹日曬,連廊下有一月亮門。
出門就是嘉蔭堂的北門了。嘉蔭堂的地理位置前門臨街,後門伴水。它的參觀路線就是由臨街的南門進入,伴水的北門離開。在這裡看看嘉蔭堂的故事,房主柳炳南是與知名愛國詩人柳亞子同宗的富商,他在蘆墟開設油坊發跡後,花費白銀兩萬兩在同里營建了這處宅第。
出嘉蔭堂一汪碧水在眼前。
同里著名的三橋景區也在這裡,跨過小橋就是我們下一個目的地——崇本堂。
標籤: #自由行 #同里古镇 #退思园 #王绍鏊纪念馆 #珍珠塔 #穿心弄 #嘉荫堂 #崇本堂 #耕乐堂 #罗星洲 #同里 #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