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冬至對吳人來說其實就是新年。這還要追根溯源至吳人的祖先、三讓天下的泰伯。據說泰伯的老爸周太王看好三兒子季歷的兒子姬昌,覺得孫子能光大族群,但周是嫡長子繼承製。身為嫡長子的泰伯得知了父親的難處,拉著二弟仲雍藉著為父採藥之名玩失踪跑到陝西吳山,這樣三弟季歷就順理成章地被立為太子; 可周太王又覺得過意不去,留下遺囑讓三子讓位給大哥; 泰伯回週奔喪時堅辭不受,索性帶著二弟跑到太湖流域,斷發紋身,融入當地。姬昌的兒子周武王得天下後,派人尋訪這支遠房親戚,封為吳王。吳王世以無錫梅里為都,到了第24代、也就是倒數第二代吳王闔閭才建了新都蘇州,所以在蘇州當地的民間傳說裡只有最後兩代吳王的故事。
泰伯從周帶來了周歷,以冬至為新年;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改用了夏朝的夏曆,吳人為示不忘祖宗,兩千多年來一直兼用周歷。冬至前一天,單位、學校可以約定俗成放半天假,方便大家回家準備冬至夜飯。桂花冬釀酒、羊羔醬肉等是飯桌上的標配,冬至團和餛飩則寓意這一天陰極轉陽。在元大昌排隊買零拷冬釀酒時,排在我前面的老伯指著元大昌成箱的瓶裝冬釀酒說是假冒的:“你看看,生產商是浙江湖州的酒廠。”
“這可能是元大昌的生產基地。”我開導他。
“冬至喝冬釀酒是我們吳人的習俗,越人又不喝,怎麼能做得好?”
“他們可以用元大昌的配方啊!”
大概是看我總為越人說話,老伯轉問我是哪里人。
“我父母都是吳人。”
“你父母是吳人,你呢?”
“我從北京來。”
“啊,燕人。燕人是龍的子孫,吳人是魚的子孫。你們燕人怎麼跑來過吳人的節呢?”
我有心搶白一句,父母是吳人我當然是吳人的種。轉念一想,要是老伯用“橘生於淮北則為枳”來堵我怎麼辦?